面对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等风险挑战,今年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作为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是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重要发力点之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提出,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将适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新增专项债务限额3.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同时提出,将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支持地方正常融资需求。
持续引导带动投资
2022年,我国加大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住经济大盘。为支持稳投资促消费,我国于2021年四季度就依法提前下达了1.46万亿元2022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2022年3月底前用于项目建设的3.45万亿元专项债券额度全部下达完毕,6月底前地方基本完成发行;当年还依法盘活用好专项债务结存限额5029亿元,地方也已基本完成发行,共支持约3万个重点项目建设,发挥了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扩投资等作用,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积极财政政策将如何加力提效?“‘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3月1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在国新办“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加力点主要是三个,其一便是要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投资拉动力。
“专项债在带动更多资本投向制约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些重大项目方面具有独特作用。”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表示,这些项目既包括传统基建项目,也包括与数字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型基建项目,还包括与绿色发展相关的项目,以及推动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项目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单个社会资本很难独立完成。这就需要发挥好专项债的独特作用,将项目收益和成本通过专项债方式更好地在代际之间合理分摊,才能更好地吸引带动全社会投资。”
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专项债更可以发挥好逆周期调节和跨周期调节的作用。白彦锋认为,在社会资本投资意愿不够强烈的阶段,专项债项目可以更好发挥对社会投资不足的补充作用。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也认为,当前我国经济总体在持续恢复,PMI连续回升、新增社融同比多增,但总需求不足仍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在此背景下,用好专项债,短期内有利于扩大基建投资,带动社会投资,稳定总需求;中长期有利于优化供给结构,提高经济社会运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