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铺就“一带一路”新通途

  一箱货物搭乘中欧班列从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启程,一路向西,大约8天就可抵达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

  自2011年3月19日首列中欧班列成功开行以来,一支支“钢铁驼队”以这样的效率与便利,共同打造中欧班列的亮丽名片。

  9月15日,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在江苏连云港开幕。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介绍,中欧班列已被“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广泛接纳和利用,累计开行7.7万列,运送货物731万标箱,货值超3400亿美元,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17个城市。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中欧班列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品牌,也在10年中不断探索创新,破茧成蝶。

  那么,这支穿越亚欧大陆的“钢铁驼队”,究竟有哪些创新底色?

  科技创新让“钢铁驼队”拥有智慧大脑

  在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数字化调度中心的一块超宽屏上,记者看到,远在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的工作人员正在对一列刚刚驶入场站的连云港中欧班列进行卸车作业。

  “这块屏的最大作用就是能够让连云港工作人员对中哈基地、无水港的接发车数据、实时运转情况等了如指掌,方便我们提高作业效率,为客户提供最优质、高效的物流服务。”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左学梅说。

  这块屏幕的奥秘,隐藏在连云港电子口岸信息发展有限公司的机房里,这里高速运行的处理器,存储着来自港口的各种信息,是智慧港口的“大脑”。

  在距离连云港400多公里的江苏(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集装箱货车司机轻点微信小程序,就可以上传集装箱装载照片,同时在小程序上进行装载合规性预审、箱号申报和送箱预约,集装箱场站吊装司机则可以通过车载可视化终端进行操作,既高效,又节能。

  “同时,系统还会通过算法,实时告知吊装司机进场集装箱堆码的最优位置,避免集装箱重复翻动,可将场站内集装箱的整体搬移次数降低30%—35%,每个集装箱作业油耗可以减少约12元。”该系统研发者之一、苏州凝眸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曹生华说。

  前不久,这款“国际货运班列平台的集装箱智能管理系统”荣获2023年度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这样的应用在国内开通中欧班列的地区并不鲜见。陕西省副省长徐明非介绍,陕西建设智慧物流监管系统,投用班列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一票制国际联运全程服务。

  “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引领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助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加快中欧班列与产业融合和价值链升级。”重庆市副市长郑向东在论坛发言中指出,中欧班列高质量转型发展正呈现出这一明显趋势。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