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至9月3日,第十一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一件大事,对于凝聚侨界力量、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具有重要意义。大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近1200名归侨侨眷代表和来自100多个国家近600名海外侨胞特邀嘉宾共叙桑梓之情、共谋发展之路。
汇聚侨智 打造产业高地
“芯片产业环节多、研发时间长,需要长期耕耘,是当前各国竞逐的焦点。作为一名从事芯片研发的归侨代表,我深感芯片竞争既是资金和产业链的竞争,更是世界人才的竞争。”9月1日,在广东省代表团讨论现场,广州慧智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科学家李阳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12年前,李阳选择回国创业。怀抱着“想要为国家做点事情”的初衷,李阳把创业方向定位在推动芯片国产化。“未来的世界万物互联,小到手机、平板,大到精密仪器的集成电路元器件,小小的芯片关乎国家信息安全。”李阳说。
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李阳团队打造的“中国芯”在粤港澳大湾区腹地广州落地生根,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还大幅降低芯片成本,具备了与国外同行竞争的比较优势。
完备的政策工具、健全的产业布局、多元的场景需求为粤港澳大湾区营造了良好的创业生态,吸引着五湖四海的归侨人才汇聚于此。“产业链离哪里近,巨头就会从哪里孕育。”李阳表示,他将继续发挥“侨”的纽带作用,带动更多优秀人才聚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际人才新高地,在推进我国芯片自立自强过程中,贡献更多智慧。
中国侨联副秘书长、经济科技部部长赵红英表示,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指引下,中国侨联充分发挥侨界人才和新侨的创新力量。5年来侨联共表彰“侨界贡献奖”357名,涉及基础学科、信息技术、生物医疗、工程制造等多个领域,涌现出黄大年、万步炎等一批杰出创新人才。
心系桑梓 投身发展前沿
拳拳赤子心,悠悠家国情。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筑梦之路——中国侨联发展历程展”吸引了很多观众前来参观。一张张褪色的照片、一封封泛黄的家书、一笔笔珍贵的汇款凭证……这些被称为“侨批”的文物,真实记录了海外华侨如何融入他乡文化,与当地百姓和睦相处、艰苦打拼的创业历程,淋漓尽致地诠释出华侨虽身居海外但时刻心系桑梓、热爱祖国的动人情怀。
“我从香港到深圳,就是因为报纸上一则并不起眼的广告。”大会间隙,中国侨联副主席、香港福建社团联会主席、深圳市新二金达城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换炎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创业故事。这则让他记忆犹新的广告是1984年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的招商广告。彼时,吴换炎在香港已逐渐站稳脚跟,深圳特区的建设热潮激发了他到内地投资建厂的想法。他凭借在塑胶厂积累的丰富经验,在宝安自建厂房12万平方米,成立了金达塑胶五金制品深圳有限公司。从创办之初仅有十几台塑胶机、百余名工人,到高峰期200多台塑胶机、5000多名工人,再到如今成长为一家拥有先进智能化生产车间的大型企业,吴换炎的创业史折射出深圳特区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辉煌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