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多地公共预算收入按下加速键

  近日,全国各省区市纷纷公布《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报告》(以下简称《预算报告》)。北京商报记者对31个省区市的相关数据进行梳理后发现,其中仅八地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正增长,且这八地均地处内陆,沿海经济大省相对而言则不算理想。

  对此,专家分析认为,八地财政收入的正增长一方面在于低基数,另一方面在于其经济结构相对而言更加适应疫情下的经济环境。同时,沿海各地的外向型经济也使其在疫情影响中较长的产业链运行不畅。目前,已有多地预期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不低于5%,这显示出多地对于2023年经济恢复的巨大信心。

  资源大省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03703亿元,比上年增长0.6%,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9.1%。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20万亿元的背后,除了经济大省在规模上的支撑,也有多个省份财政收入保持正增长的发力。根据梳理,31个省区市中,有八地财政收入实现正增长,其中有四地的增速均达到两位数,分别为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3453.89亿元、2824.4亿元、3311.58亿元、1889.17亿元,增速分别为21.8%、20.2%、19.3%、14.9%。

  同时,江西、安徽、四川、青海四地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实现了正增长,但增幅均低于5%,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2948.3亿元、3589.1亿元、4882.2亿元、329.1亿元,增速则分别为4.8%、2.6%、2.3%、0.1%。

  可以发现,前述八地均地处内陆,且较少被称作“经济大省”,为何在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下,这些省份仍能实现正增长?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基数低,另一个是经济结构的影响。“一方面,基数较小的城市要实现增长相比基数大的城市更为容易。”盘和林表示,“另一方面,第三产业在疫情下受影响比较严重,而这几个省份经济结构上一二次产业比较多,相对而言更能适应疫情中的经济环境。”

  以增速达到14.9%的新疆为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在《预算报告》中说明,主要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类大宗商品价格保持高位运行,产量大幅增加带动收入增长。

  经济大省

  在正增长之外,未实现增长的各个省区市也值得关注。根据梳理,湖北、宁夏这两地财政收入规模与2021年决算数大致相当,即大致为零增长。其余21个省区市则均为负增长。

  例如,上海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608.2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比2021年同口径(以下简称“同口径”)增长3.9%,按自然口径计算(以下简称“自然口径”)下降2.1%。广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279.73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增长0.6%,自然口径下降5.8%。浙江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39.38亿元,同口径增长5.5%,自然口径下降2.7%。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