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已久的信贷数据终于出炉。此前各界对于信用扩张的预期高涨,认为数据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市场。乍看数据确实不负众望,社融和信贷总量数据超预期,但细看仍“美中不足”。
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买方、卖方投研人士认为,政策端对“宽信用”的支持力度毋庸置疑,但从信贷结构来看, 企业端表现仍好于居民端,现阶段居民加杠杆意愿仍不足,1月30城商品房销售同比下降41%,1月人民币存款增加高达6.87万亿元,同比多增3.05万亿元,消费投资意愿仍待修复。
经历了1月的股市反弹,究竟未来社融数据和真实的经济复苏局势将如何演化,又将如何影响股、债等大类资配置逻辑?
1月社融信贷数据“美中不足”
1月社融和信贷总量数据显示,居民按揭贷款仍在底部区间,货币信用周期处于 “稳货币、宽信用”阶段。
南银理财研究部负责人王强松对记者表示,1月新增社融5.98万亿元,同比少增1959亿元。其中,新增信贷和信托贷款同比分别多增7312亿元和少减618亿元,1月信贷投放创2010年以来单月历史新高。但是,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同比分别少增4352亿元和1886亿元。企业债券融资仍在继续收缩,1月理财赎回压力仍较高,买盘缺失导致企业新发债券融资困难,部分债券融资需求或向信贷转移。
此外,居民和企业端的信贷结构分化仍然剧烈。具体而言,1月信贷投放创历史新高,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00亿元。其中,1月居民融资2572亿元(短期贷款341亿元+中长期贷款2231亿元),居民按揭贷款同比少增5193亿元、环比多增366亿元,居民加杠杆意愿边际上已有所改善,但仍偏低;1 月企业信贷融资4.68万亿元(票据融资-4127亿元、短贷1.51万亿元、中长贷3.5万亿元)。企业信贷结构延续改善,不过,各界预计基建相关的贷款或是主力。
另一个数据也值得关注。1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同比多增3.0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7155亿元。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由于存款增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融资需求是否强烈,从而是否有足够多的其他优质资产能够吸收存款。房地产相关融资需求占社融的比例较大,因此,如果地产的融资需求不强,“资产荒”的局面可能难以明显改善。今年可能依然缺乏足够多的优质资产来吸纳和分流存款资金。机构预计今年的存款增量依然不低。
事实上,存款的高增延续了疫情以来的趋势。去年12月到今年1月中前后的讨论焦点在于——超额储蓄能否成为拉动消费甚至报复性消费的催化剂,中资、外资券商对此概念的讨论更是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