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探路“两业融合”新模式

  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并非什么新鲜事,但推进过程中往往存在各种问题,如园区土地使用属于制造业还是服务业、融合过程中设备更换成本过高该如何解决等。

  2月7日,北京市发布《关于北京市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其中提出,锚定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服务业融合、推动医药制造与健康服务有机融合、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和服务全链条体系、释放消费领域服务与制造融合潜力等8个重点领域,推进20项主要举措,集中发力探索形成一批具有北京特色的“两业融合”新机制、新模式和新业态,进一步擦亮“北京智造”“北京服务”品牌。

  培育“十园百企”

  “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李晓涛介绍。

  本次北京出台的《实施意见》则主要聚焦八大领域,一是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服务业融合,二是推动医药制造与健康服务有机融合,三是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和服务全链条体系,四是促进集成电路制造与研发设计服务一体化发展,五是提升高端装备与服务业融合水平,六是推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与相关产业绿色融合,七是促进现代物流和制造业高效融合,八是释放消费领域服务与制造融合潜力。

  “‘两业融合’使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互为支撑,可以使两业共有的技术研发机构、市场营销网络和管理运营平台共建共享,可以有效减少两业生产经营成本,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市场占有率,最大化提升两业核心竞争力。”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分析称。

  具体如何融合,《实施意见》给出了一些方向,如在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服务业融合领域,加快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元宇宙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服务业的创新应用,培育一批智能经济新业态等。在推动医药制造与健康服务有机融合领域,提出以“智能+”模式拓展远程健康管理、远程门诊、移动医疗、运动向导、精准照护等服务业态等。

  《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培育形成10家市级“两业融合”示范园区、100家市级“两业融合”试点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北京特色的“两业融合”新机制、新模式和新业态,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基本实现全覆盖,“两业融合”发展水平和融合层次显著提高,进一步擦亮“北京智造”“北京服务”品牌。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