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在中国芯片产业上的绞索又一紧

这些曾经利用全球分工的优势挑战成功大恶龙的勇者,现在变成了那一条令人厌恶的恶龙。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套在中国芯片产业颈部的绞索又紧了一些。

1月29日来自彭博社的消息,美国可能跟日本、荷兰达成一个秘密协议,将展开对中国芯片产业设备的全面封锁。

2月1日来自雅虎财经的消息表明,美国、日本、荷兰三国就限制对中国出口先进芯片制造设备达成“神秘协议”,据说荷兰政府将扩大对ASML的限制,阻止其出售极紫外光刻机(EUV)和深紫外光刻机(DUV)给中国;日本政府也会对昔日光刻机龙头尼康和其他涉及芯片制造的日本企业实施类似限制。

目前各方政府都拒绝透露这次会谈的内容,以及对华芯片封锁的具体条款,但可以确认的是,后两者同意将美国去年10月针对中国采取的先进芯片制造设备出口管制系列措施扩大到本国企业。

这被很多媒体看作是美国彻底封杀中国芯片产业的新动作。

但实际上,中国芯片产业现在面临的现实,在30多年前就已经埋下伏笔,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段渊源。

国产光刻机的消失

1986年北京召开了改革开放后首个国际科技展。

在陪同时任科技部高技术司司长冀复生参观时,时任清华大学科学研究处处长的董再望没想到,之后自己会跟这次展会一项技术结下不解之缘,更没想到为了研究顺利,而引进的一家小公司的制造设备,开创了中国高科技制造业的历史。

1986年3月,中国高科技发展计划启动实施 图源:中国摄影家协会

那天,冀复生提及欧洲正在推进数字声音广播计划,认为国内研发应该紧跟世界一流,希望清华大学能持续跟进。

董再望回去跟校领导商量之后,研发项目正式立项。但数字广播相应的设备就需要数字解码芯片,这也让清华电子工程系出身的他,之前的学识有了用武之地。

为了推动技术的研发,也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国际眼光,董再望与中国首台光刻机研发者、清华大学微细工程研究所徐端颐教授沟通后,本着研究世界先进技术并推动国产光刻机发展的目的,二人共同推动清华大学以学术研究为目的,购进一台国际先进水平的步进式光刻机。

然而,80年代末的清华大学经费紧张,尼康等国际知名大厂的设备董再望和徐端颐根本不敢考虑。在精挑细选之后,最终项目组选择了来自荷兰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ASML提供的产品。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