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最后一公里”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成年人对网络安全、网络权益保护是否满意?他们的看法与感受是检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成绩单的重要依据。2022年在全国各级网信、公安、工信、市场监管等政府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由全国135家网络社会组织共同发起的全国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对全国各省300多万名网民调查发现,公众对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整体满意度(0-5分)为3.24分。其中,未成年人满意度3.59分,如按百分制计算,意味着未成年人给网络权益保护打71.8分;成年人满意度3.16分,按百分制换算为63.2分。

  如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已经实施两年,这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成绩单说明,虽然未成年人对网络权益保护总体比较满意,但是数字一代的网络生活仍存在风险,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要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提升未成年人对网络安全的满意度,还需要在未来几年攻坚克难,大力创新,这样才能疏通淤堵,打通网络保护“最后一公里”,使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效果“更上一层楼”。

  把创新放在首位

  满意度调查显示,未成年人上网呈现低龄化、网龄长、上网时间长、网络深度使用、网络需求多元化等特征。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未成年人对网络使用、网络保护的需求有所不同。例如,农村留守儿童、女童、低龄儿童、花季少年、单亲家庭少年儿童、爱玩游戏的少年儿童……不同的未成年人群体使用网络的行为和需求差异很大。因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网络权益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综合性现实问题,与家庭、学校、政府、企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要深入研究未成年人的时代特点,摸清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需求,加大创新力度,用创新思维夯实网络治理和网络保护,为未成年人提供更优质的、有特色的内容与服务。

  以内容为王

  满意度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未成年人了解青少年模式/防沉迷系统,但仅有不足四成经常使用。这说明虽然社会各方为了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做了很多努力,如上线防沉迷系统、优化青少年模式等,但是未成年人“买账”并不多。很多未成年人认为青少年模式下的内容太单调太幼稚,甚至有的未成年人说“确定这不是幼儿园模式吗”?可见,未成年人并不是不想被保护,也不是绝对排斥青少年模式,而是希望有更吸引他们的内容。因此,打通网络保护的“最后一公里”,要以内容为王,内容丰富多元才是硬道理。要坚持需求导向,满足不同群体未成年人的精细化需求,为未成年人提供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内容,这样未成年人才愿意主动进入“青少年模式”。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