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类APP的“坑”该填平了

  不管是缺乏明码标价,让消费者掉进收费“陷坑”,还是弹窗广告、自动续费,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上当受骗,这其中存在的潜在隐患都不容小觑,还与现行法律相悖。阅读类APP乱象丛生,恣意“挖坑”,治理与规范势在必行。

  一位消费者向记者投诉说:“今年5月初,我家孩子在笔墨文学APP里读《武极天真》小说,前1981章都是免费的,之后的章节就要按章节收费阅读。孩子看入迷了就一直续费,我们发现,在短短半个月时间里,孩子为了阅读这部小说续费金额达到700元。这部书已经连载到3000多章还未完结,要看完这部小说还得花多少钱都不知道,因为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标价。”(据7月12日《中国消费者报》报道)

  伴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全面普及,移动阅读正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阅读类APP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与传统纸质书籍相比,具有方便快捷、内容资源丰富、交互性强、节约成本等多种不可比拟的优势,来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阅读和学习,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读者的青睐。

  在肯定正面成效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基于阅读类APP数量增加,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一些阅读类APP便开始精心挖各种“坑”,变着“戏法”让读者往里“跳”,从而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比如,像消费者投诉的“笔墨文学APP充值700元仍看不完一部网文”事件一样,有些阅读APP上的付费小说,按照章节收费,持续连载几千章还处于未完结状态,读者花费几百元仍看不到结局。又如,有些阅读APP时常弹出广告,影响阅读体验的同时,还容易使读者掉入消费陷阱;有的阅读APP甚至出现自动勾选“自动续费”选项的情况。此外,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阅读APP的内容存在色情、暴力等情节,会对读者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这显然意味着,不管是缺乏明码标价,让消费者掉进收费“陷坑”,还是弹窗广告、自动续费,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上当受骗,抑或色情、暴力等不适合阅读的内容,这其中潜在隐患都不容小觑,还与现行法律相悖。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第十条也明确规定,以弹出等形式发布互联网广告,广告主、广告发布者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若对号入座的话,那些人为“挖坑”、夹带“低级趣味”的阅读类APP,已涉嫌违法违规。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