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核电发展处于黄金阶段,基于稳定可预期的积极政策支持,“双碳”背景下能源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自主研发、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成熟落地,“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核电“走出去”的机遇,核能多用途发展契机,以及乏燃料后处理市场的蓬勃兴起,我国核电发展迎来新局面。
一、核电设备概念
通常把核电站的组成设备称为核电设备。建造核电站的设备主要分为三类:核岛设备、常规岛设备、辅助系统(BOP)。
核岛设备是承担热核反应的主要部分,技术含量最高,对安全设计的要求也最高;常规岛设备在技术上不区分第二代和第三代;辅助系统的工程规模比较小,这三种设备在核电站的造价中所占到的比例分别为5:3:2。
2020年中国49台运行核电机组保持安全稳定运行,田湾核电厂5号机组、福清核电厂5号机组分别在2020年7月和9月完成首次装料。
中国核电事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成套核电产业链,核电产业中处于上游的企业有铸锻件、有色金属、核原料等原材料和零部件厂商;核岛、常规岛、辅助厂房设备三个领域的制造企业在核电产业中位于中游;核电站的设计、建设及运营商处于核电产业的下游位置。
2023年1-2月,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569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28小时。其中,核电1209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14小时。
二、核电设备行业发展现状
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2022 年,我国商运核电机组累计装机容量逐年增长。截至 2021 年底,我国商运核电机组共 51 台,总装机容量超过 5300 万千瓦,同比 2020 年增长 7%。截至 2022 年 10 月底,我国商运核电机组共 53 台,总装机容量超过 5500 万千瓦,机组数量及装机容量均列世界第三。
从发电量来看,2015-2021 年,全国核能发电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21 年,全国核电发电量突破 4000 亿千瓦时,较 2020 年增长 11%。2022 年前三季度累计发电量超过 3000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0.65%,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 4.85%。核能发电规模快速增长利好国内核电设备市场的发展。
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资料,通过实施核心设备和零部件国产化攻关,推进核电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我国已形成年供 10 台 / 套左右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主设备成套供货能力,核电主要堆型设备国产化率达到 90%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