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养殖行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分析

穿山甲是一种哺乳动物,属于鳞甲目、穿山甲科,具有挖穴打洞的本领,并因全身被褐色角质鳞片覆盖,犹如盔甲而得名。穿山甲在中医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被认为具有祛瘀通经、通下乳汁、消肿排脓等功效。然而,由于过度捕猎和栖息地破坏,穿山甲的数量急剧下降,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禁止私人捕杀和食用。

全球目前共八种穿山甲,亚洲分布4种:中华穿山甲、印度穿山甲、马来穿山甲、菲律宾穿山甲,非洲分布四种:黑腹穿山甲、白腹穿山甲、巨地穿山甲、南非地穿山甲。中国穿山甲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历史上以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湖南、台湾为多。

近年来,众多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和专家学者纷纷发出呼吁,强调需要进一步强化穿山甲的保护措施。他们主张加大对非法穿山甲贸易的打击力度,以遏制这一濒危物种的非法交易活动。这些呼声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响应,并引发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在2020最新出版的《中国药典》中,穿山甲、马兜铃、天仙藤、黄连羊肝丸等四个品种未被继续收载。2020年6月5日,国家林草局发布公告,将穿山甲属所有种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穿山甲养殖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中医药古籍和传统方剂中涉及甲片主要功效的方剂有489个之多,主要包括解毒、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益精髓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具有降低血液黏度,延长凝血时间,升高白细胞,消肿排痈等药理作用。

我国传统中医药许多原材料来源于野生动物,因此,野生动物保护与中医药发展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除特殊法规要求外,人工繁育和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入药并不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相关规定,尤其是纳入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野生动物,实行与野外种群不同的管理措施,加载专用标识出售和利用,更有利于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加强药用野生动物管理,规范其人工繁育和利用行为,是根据资源状况,为维护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而采取的综合性管理措施。

由于野生穿山甲的数量急剧下降,导致其种群面临严重的生存威胁,因此,穿山甲养殖行业在一定程度上为缓解野生资源的压力,满足市场需求提供了可能。

穿山甲养殖行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分析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