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六届进博会期间,毕马威中国与碳中和行动联盟共同发布了《2023年中国碳金融创新发展白皮书》。其中认为,未来全国碳市场和碳金融将在现有成果基础上蓬勃发展,全国碳市场规模将稳中有升,市场覆盖主体、覆盖行业、产品种类等核心要素均将逐渐丰富,全国碳市场价格将更加充分地反映社会平均减排成本,价格发现机制不断完善。
毕马威中国金融行业战略咨询主管合伙人支宝才说,根据相关数据预测,中国碳金融相关市场规模未来将达到十万亿级别,市场覆盖主体、覆盖行业、产品种类等核心要素均将逐渐丰富。预计金融机构、投资者等更多主体将参与到碳市场的交易活动中。碳市场覆盖的行业范围也将有序从目前的发电行业扩展到更多行业。
碳金融是指由《京都议定书》而兴起的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或称碳融资和碳物质的买卖。即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的直接投融资、碳权交易和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 “碳金融”的兴起源于国际气候政策的变化以及两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碳金融市场是根据相关协议、依法依规设立的用于交易温室气体的标准市场,包括各项与之相关的投资和融资活动。目前,国外的碳市场,尤其是欧洲的碳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世界多国都已经建成或即将建成完善的碳金融市场体系,而相比之下,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我国碳金融市场必须谨慎发展。国际碳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又推动了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
碳金融行业规模及发展现状分析调研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资源国,供应全球市场大约三分之一的减碳排量。尽管随着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兴起,我国碳金融业务也随之展开,并且已经推出了碳基金、碳债券、碳配额抵押贷款、碳配额回购融资等业务,但业务水平和创新程度明显不够,与日趋成熟的国际碳金融市场差距较大,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
在碳中和背景下,碳金融产品的推出直接决定着碳交易市场的流动性与交易规模。而碳金融市场发展高度依赖于碳排放控制强度和碳排放权现货交易市场的成熟度。据央行研究局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碳金融市场每年交易规模超过600亿美元。其中,起步最早、市场交易最活跃的品种是碳期货,年交易额占1/3。以欧盟为例,2020年欧盟碳期货交易占总碳交易规模的93%。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经启动,旋即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规模最大的碳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