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6月27日,国家医保局官网公布了10例欺诈骗保的典型案件,涉及伪造住院、伪造病历、伪造票据、虚开诊疗项目、虚开用药医嘱、虚假入库、冒名使用医保卡等违法行为。
江苏省南京市溧都医院骗取医保基金案是其中一个。2021年9月,南京市医保局经大数据筛查分析、现场检查并立案调查发现,南京溧都医院涉嫌于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期间,以伪造患者住院、虚构医药服务项目等手段骗取医保基金。随后,南京市医保局及时将该线索移送至公安部门。
2022年7月,南京市医保部门追回涉案统筹基金529.70万元;2023年3月,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如下判决:院长顾某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40万元;财务负责人程某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期4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南京溧都医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4月16日,其法人代表为顾永平。
在这个欺诈骗保案例的侦破过程中,大数据筛查分析发挥了重要作用。“医保基金监管点多、线长、面广,要织牢织密基金监管网,必须要用大数据、信息技术赋能。”6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颜清辉说。
目前,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日均结算量约为1800万人次,最高日结算量约为3476万人次。除了数量大以外,随着打击欺诈骗保工作的深入开展,定点医药机构“明目张胆”的骗保行为有所减少,但是“跑冒滴漏”现象依然比较普遍,骗保手段更趋隐蔽、专业,欺诈骗保和医疗腐败交织在一起,监管难度不断加大。
为了应对严峻复杂的医保基金监管工作,从2022年开始,国家医保局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建立反欺诈数据监测专区,研究开发了“虚假住院”“医保药品倒卖”“医保电子凭证套现”“重点药品监测分析”等大数据模型,并与公安机关积极推进线索联合查办,取得了初步成效。
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司司长蒋成嘉介绍,以诱导住院、虚假住院为例,不法分子多通过返还现金礼品、提供免费体检等方式,收取参保人的就医凭证办理住院,参保人“被住院”的情况屡见不鲜。骗保方式从个体到团伙,再到医患合谋联合骗保,应该说形式愈发隐蔽、手段也更加多样。
2021年,国家医保局通过建立“虚假住院”模型,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仅一周时间就完成对全国42万余家定点医疗机构近38亿条海量数据的筛查分析,发现大批可疑线索,有效破解了传统人工核查发现难、效率低的难题。在公安机关的大力支持下,最终查获医药机构62家,抓获犯罪嫌疑人499人,涉案金额高达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