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文杰 许志杰
从淄博市的临淄有一条穿山越岭通往泰安的铁路,叫作辛泰铁路。听上去有点费解,因为根据铁路命名的惯例应该叫“临泰”或“泰临”铁路,辛泰铁路的“辛”字从何而来?原来,现在的临淄火车站,在1904年胶济铁路全线通车始时的名字便是辛店,且一叫就是80年。上世纪80年代,站名不再以原来所在地为唯一原则,而是要突出火车站所驻地区的行政级别。辛店行政区划隶属淄博市临淄区,于是辛店站被改名临淄站,但辛泰铁路作为历史的产物名字被保留下来。
随着淄博、泰山间沿辛泰铁路运行的7053/7054次绿皮旅客列车声名鹊起,辛泰铁路被人们关注,成为网红打卡地。
沿辛泰铁路运行的7053/7054次绿皮旅客列车
最初名叫“辛大铁路”
动议修建辛泰铁路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当时国家有大西南地区的“三线建设”。所谓“三线”,是上个世纪60年代中央根据各地区战略位置的不同,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一线是沿海和边疆的省市区,三线包括京广铁路以西,甘肃省的乌鞘岭以东和山西省雁门关以南,贵州南岭以北的广大地区,涵盖四川、云南、贵州、青海、陕西全部地区,以及山西、甘肃、宁夏的大部分区域,还有豫西、鄂西、湘西、冀西、桂西北、粤北等地区。二线是介于一、三线的省市区。
“三线建设”又分为“大三线”和“小三线”,“大三线”主要为国家战略后方基地建设项目,建立以国防和基础工业为主体,像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燃料动力、农业、轻工业等核心产能。山东省地处沿海,属于国家划定的“大三线”地区,也是国家重点规划的“小三线”建设区域,主要布局在沂蒙山区,从1964年前后开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1969年经国家计划委员会同意,在山东省中部地区建设一条适应“小三线”建设需要的“备战备荒”铁路,初步规划起点是胶济铁路线上的辛店站,终点为津浦铁路磁窑到莱芜支线上的大石家站,因而这条铁路被命名为“辛大铁路”。
磁窑位于泰安宁阳县中部,1912年建成通车的津浦铁路贯穿南北,虽未在磁窑设站,却经过这里。1942年日本人为了运输出自华丰、新汶等地的煤炭,开始修建磁窑通往新汶方向的铁路,站名叫东太平站,1960年建成磁窑到莱芜东磁莱支线,是重要的铁路交通要道,东太平站改名磁窑站。
当时属于泰安专区的莱芜县,是山东省“小三线”建设的主战场,其中最大工程是莱芜钢铁厂。莱芜钢铁厂需要的主要原料铁矿石,铁路运输是关键。当时设计由辛店引入铁路线至大石家,就能充分利用胶济铁路连接东部沿海地区港口和内陆的优势。由大石家接入磁莱支线,又可与津浦铁路相连,缩短了折返济南的运输时间,还可直抵长江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