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津冀协同发展主题宣传活动启动,北京商报记者随北京市发改委采访团走访天津、河北多地,探寻京津冀协同发展情况。近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北京市紧紧抓住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一核”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与津冀的协同联动,扎实推动协同发展战略在京津冀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唱好京津“双城记”
随着京津双城联动不断深化,京津签订新一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产业、科技、生态等专项合作协议。天津港在北京朝阳区设立服务窗口,延伸港口和口岸服务功能。搭建京津冀港口智慧物流协同平台,建成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开通运行天津港至北京平谷集装箱班列,京津冷链物流园投产运营。北京燃气天津南港LNG码头建成。京津城际精准实施“一日一图”,运输能力不断提升。强化创新生态培育,推进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合作共建园区建设。
北京商报记者走访了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探寻天津的“科技密码”。早在2016年,京津两市政府便签署了《加快建设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合作协议》,如今,该园区已具备可观的规模,园区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称,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规划面积10.3平方公里,已建成产业载体70万平方米,园区累计注册企业4400余家,截至2022年底,园区吸引入库国家及科技型小型企业208家,国高新140家,雏鹰企业120家。
目前,该园区已形成“3+1”主导产业格局,智能科技方面有科芯、致导、北方汉王、联汇智造、飞图同辉、国通物联等企业;生命大健康方面企业有海河生物、百川生物、峰成医药、橙意云;新能源新材料企业包括和能人居、煜伏光伏、洪发生态等。
科技成为动力源
在河北保定,记者同样看到产业协同结出的丰硕成果,其中以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为代表。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是全国首家由中关村在京外设立的创新中心,项目于2015年正式揭牌启动,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中心已吸引包括中国信通院、中创燕园、玄云动力、诺未科技等360家企业和机构注册办公。累计培育国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60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2家,规上企业18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3个,科技企业占比70%。入驻企业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亿元,知识产权10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