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丽萍/文
如意里,就在河南中路上,毗邻南京路步行街。
曾经,如意里日子不如意,如今,如意里名副其实。
今年,上海全面开展“15分钟生活圈”行动。15分钟生活圈,目标指向——社区治理、街区建设带来更高品质的公共服务、更宜居的生活环境。
这个目标,如何实现?看看如意里。
图说:如意里大门口外,山北街区祥云花园。黄轩供图
据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了如意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如意里更名山北小区。过去半年,因为社区更新“零距离家园”建设,这里发生了几件大事,小区名字也要改回“如意里”了。
头一件,加装电梯。最近两三年,上海大力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每部成功加装,都离不开共建、共治、共享;如意里,也不例外。
一幢楼,对面就是大型燃气调压房。装电梯,调压房要移位,一旦移动,新问题就来了——调压房大门正对底楼居民窗户,要多压抑有多压抑,严重影响居住品质。
电梯要装,底楼居民生活不能受影响,怎么办?山北居民区党总支牵头向外滩街道反馈居民诉求。结果,外滩街道、黄浦区房管局、市住建委合力推动解决,几次协调会开下来,移位后的燃气调压房,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大门开在临街方向,外观装饰得古色古香,非但不影响居民生活,反倒成了一处社区新景观。难题解决了,电梯加装,水到渠成。如意里共有13幢楼,符合加装条件的6幢,如今已全部完成电梯加装。
第二件,小凉亭的去留。小区里,有个小凉亭,很多年里,老人家们习惯了在这里纳凉聊天。小区更新,老旧亭子是拆还是留?不少居民说,凉亭就像老朋友,拆了,舍不得,留下吧。居民区党总支说,那就尊重居民意愿,留下亭子,不过,加固更新,也是必须的。
然后,社区规划师拿出更新方案。木结构的小凉亭,加固金属支柱,顶部也新增金属框架,够结实。到了五月,紫藤花开,微风过处,笑语欢声,美吧。居民都盼望着,五月赶紧来吧。
亭子的去留,看似小事,却是对居民意愿的尊重。这种尊重,并非盲目听从,而是居民区党总支引领引导、科学规划,安全、品质、人心,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呵护。
第三件,楼组群成了“云治理”高效平台。
三会制度——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二十年前发端于黄浦区五里桥街道,闻名全国。数字时代,三会制度从线下到线上,持续拓宽基层治理有序参与渠道,持续渗透覆盖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全领域、全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