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站在深圳福田保税区的深港协同创新中心44楼,透过落地玻璃窗向外远眺,波光粼粼的深圳河犹如一条缎带,将相隔两岸的深圳和香港紧紧联系在一起。
2月22日,记者跟随“未来已来·高质量发展看广东”网络主题活动走进深圳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地,探寻先行示范区深圳如何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跑出“加速度”。
俯瞰图(受访者供图)
制度创新 深港要素加速流动
塔吊起落、高楼林立。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深圳园区内,150余个高端科创项目正加速推动落地,一个个科创园区、一幢幢科创高楼拔节生长,千亩“科创森林”枝繁叶茂。
“一河两岸、一区两园、一区两制”,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南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接壤处,3.89平方公里的面积生动诠释着“小地方可以有大作为,孕育着大希望”的真谛。
“其中,深圳河南侧的香港园区约0.87平方公里;深圳河北侧的深圳园区3.02平方公里,拥有皇岗、福田两大口岸和三大通道。”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区位、制度、空间、资源等优势,这里已成为深港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流动最便利的互联互通平台。
“早上从香港出发,到达深圳办公点只需40分钟左右,通关非常便利。”来自香港的舒糖科技创始人何耀威告诉记者,交通便利、产业链成熟、用户市场广阔是2018年他决定入驻河套合作区的重要因素。
“在香港实验、深圳研发、东莞生产、销往全国。”何耀威介绍,入驻河套以后,公司享受到了深圳、东莞集成电路产业链成熟的便利、河套大力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红利,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
更令他欣喜的是,今年2月14日,舒糖科技收到了来自香港的首笔跨境知识产权融资。“通过‘内保外贷’的方式,我们把公司知识产权作为抵押物,从香港的银行获得200万贷款,这是一个很大的创新。”何耀威说。
俯瞰图(受访者供图)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深港跨境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合作区依托香港链接国际金融资源,找到帮初创型科技企业化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全新解题思路,探索出资金跨境便利流动的“河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