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康宁 赵晓慧 赵博轩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9年之际,二月春风,带来新答卷。2022年京津冀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是2013年的1.8倍,区域整体实力迈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九载奋斗,让京津冀大地硕果累累、气象一新。
新产业 澎湃发展新动能
2022年北京冬奥会,被誉为“雪国列车”的北京11号线西段电动客车惊艳了世界。
地铁出自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是当时北京研发、保定“智”造的最新成果。
河北京车轨道交通车辆装备有限公司外景。
2023年,河北京车继续书写产业协同新故事。
就在3月,京投装备最新研制的氢能源混合动力轻轨列车即将在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下线。该车具有绿色低碳、轻量化、智能化优势,是北京研发、河北转化的又一典范。
承接一个转移项目,崛起一个新兴产业。
2017年9月,承接了北京高端装备制造技术的河北京车造车基地项目,签约入驻保定市满城区,短短几年时间,一座现代化轨道交通车辆制造基地迅速崛起。
北京现代沧州工厂车身车间生产线。
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三个率先突破领域之一,也是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的关键。
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河北以雄安新区集中承载地为核心,集中打造一批重点产业合作平台,累计承接京津转入企业和单位达4.4万家。首钢等一大批疏解项目落户河北,北京现代沧州工厂作为承接单体规模最大的产业项目,带动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基础上,三地依托便利的交通优势,产业链深度融合、互补,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故事越来越多。
保定·中关村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
今年省两会上,河北将“坚定不移推进创新发展,塑造现代化建设新动能新优势”列入今后五年的工作安排清单,明确提出加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