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阳澄湖大闸蟹正式开捕。由苏州市农业农村局指导、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主办的“2023中国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开捕节”在国家5A级景区沙家浜风景区开幕。这意味着,时隔三年,消费者又可以在中秋节吃到阳澄湖大闸蟹了。
得益于气候适宜、养殖方式精进等影响,今年阳澄湖大闸蟹的规格普遍大于去年,预计总产量将增至1.1万吨左右。为了让更多消费者吃上新鲜的阳澄湖大闸蟹,多家物流企业完善了供应链建设,升级阳澄湖大闸蟹的寄递服务。
赶在中秋前上市
苏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顾东华在开捕节现场介绍,今年是阳澄湖大闸蟹大力创新的一年,《阳澄湖地区乡村振兴协同发展规划》发布,提出推进大闸蟹产业集群融合化、矩阵式发展。《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特色产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出台,力争到2025年阳澄湖大闸蟹养殖面积稳定在8.8万亩(其中湖区网围养殖面积保持在1.6万亩以内),产量达1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超350亿元,打造成全国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的示范品牌。今年,纳入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范围内的阳澄湖大闸蟹池塘养殖面积已达7.09万亩,围网养殖面积1.56万亩。
“长势很好,特别饱满”,苏州阳澄湖湖面上,蟹鑫源养殖基地一名工作人员正在展示第一篓捕捞上来的阳澄湖大闸蟹。“我现在手里的公蟹大概是5.5两,母蟹是4.5两。”蟹鑫园蟹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先生向新京报记者说,今年阳澄湖大闸蟹规格普遍比往年大,由于阳澄湖大闸蟹在中秋节前开捕,他目前接到的订单量比去年高出15%左右。
工作人员正在捕捞第一篓阳澄湖大闸蟹。 新京报记者 王思炀 摄
工作人员展示规格大于往年的阳澄湖大闸蟹。 新京报记者 王思炀 摄
“今年以来,阳澄湖大闸蟹产区气候适宜,养殖户在苗蟹的选种、饵料的投喂等方面更加精细化、生态化、科技化。从养殖户反馈来看,无论是规格还是品质,都优于去年。”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新闻办主任姚水生介绍,今年阳澄湖大闸蟹总产量预计在1.1万吨左右,较去年增加0.16万吨左右,江浙沪消费者最快在开捕当日就能吃到第一批阳澄湖大闸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