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治理,老城保护留住了乡愁

精细治理,老城保护留住了乡愁

不到两年,宫门口东西岔胡同从违建遍地的乱巷,变身2022年“北京最美街巷”之一。

2019年,在对西城区烂缦胡同进行整治提升的过程中,胡同设计师于波被一个旧鸽子窝难住了。

有位爱养鸽子的北京大爷,在胡同里搭了一处简陋的鸽子窝。胡同要整治提升环境,破旧的鸽子窝显然“不和谐”。但如果一拆了之,居民心里又不乐意。面对胡同改造的“拦路虎”,于波在与居民反复沟通后,拿出了一份鸽舍改造计划。很快,挡风遮雨的廊架下,一个个带推拉门的木制鸽笼亮相了。巧妙的设计让老胡同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北京在注重老城保护的同时,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活环境。老胡同不仅留住了乡愁,还迎来了有滋有味的新生活。

自2017年起,本市先后开展两个轮次的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努力消除城市管理短板弱项。架空线入地,居民的头顶不再是成片的“蛛网”;占道违建拆除,青砖灰瓦、木槛朱门的胡同原貌显露出来;治理乱停车,老城恢复了清静;“一院一策”改造,一下子解决居民出行、如厕、储物、晾晒等成串生活难题。

随着老城更新的不断深入,胡同整治提升更上一层楼,由政府“端菜”向居民“点菜”转变。居民想种花,胡同里就搭起木制花架,让居民院里的葡萄藤爬满廊架,连胡同中摆放的花箱,都由居民自主承包。胡同要进行无障碍改造,胡同设计师先推着童车在路上溜达几圈,路上哪有坑哪有坎一目了然,改造起来心里有数。胡同里住的老人多,增设座椅时,就特意将座椅的高度向上“拔高”5厘米,避免腿脚不利索的老人起坐不便。

仅2021年一年间,本市就完成1396条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完成206公里架空线入地,拔除各类线杆6700余根,规范整治8338处公共设施,更换1.1万根公交站杆、站牌。来自市统计局的一项调查显示,市民对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满意率达到93.5%。不仅如此,全市还涌现出雨儿胡同、前门三里河、杨梅竹斜街等一批“最美街巷”。

在环境整治提升中,本市还注重“由线到面”连片推进,提升区域环境。2021年,东城区推进北大红楼片区环境综合整治,连片推进王府井片区11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实施43个美丽院落环境治理。西城区爱民街片区围绕服务中央驻区单位需求,实施了绿化提升、道路修补和停车秩序治理;天桥片区开展地下管线雨污分流改造、建筑修缮和景观提升。2022年,以街区为单元,实施17个片区环境综合治理,结合城市更新行动,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增活力,强化一体化和集约式治理,使环境品质进一步优化,空间效能显著提升。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