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为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正以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为统领,围绕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近年来,四川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和成效如何?
7月24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美丽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主题为“保护生物多样性 建设美丽四川”。会上,四川省林草局副局长王景弘对四川省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和成效进行了介绍。
四川已建成自然保护区165处
涵盖3个类别8个类型
王景弘介绍,四川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面建立。
国家在四川布局了3个国家公园,其中,大熊猫国家公园获得首批设立,若尔盖国家公园获批创建,贡嘎山国家公园已纳入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
在自然保护区建设方面,四川地处长江黄河上游,林地面积3.81亿亩,居全国第一位,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资源分布超过全省幅员面积70%,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目前,四川省已建成自然保护区165处,涵盖了3个类别8个类型,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范围涵盖了全省重要的野生动植物生境和典型自然生态系统的代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自然公园建设方面,四川省已建成各类自然公园320处,涵盖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石漠公园和自然遗产等多种类型,多样的四季生态景观得到有效保护,生态旅游和自然教育价值巨大。
“四川省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主,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放在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上,确保重要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王景弘表示。
森林覆盖率达35.72%
湿地公园从13处增至55处,湿地保护率提升至57%
同时,四川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修复全面推进。四川将保持生态系统多样性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切实增强生态系统功能。
在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增强方面,四川先后大规模实施长江防护林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大规模绿化全川等系列生态工程,全省林木覆盖率达51.84%,森林覆盖率达35.72%,森林蓄积量达到18.95亿立方米,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持续增强。
在草原生态修复治理方面,扎实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有效遏制草原退化趋势,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2.57%,超出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以上。
在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方面,建成国际重要湿地3处、湿地自然保护区32处,湿地公园从13处增至55处,湿地保护率提升至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