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税务局与澳门粤澳工商服务中心合作,为澳门居民提供“家门口”的税务服务。(资料图片)
新春伊始,粤港澳大湾区在高水平互联互通方面迈出稳健步伐:大湾区组合港近日开通2023年首条线路“盐田—中山”线,湾区港口群一体化发展再上新台阶;跨境缴税、数字人民币缴税等新一批“跨域通办”便民办税缴费举措出台,大湾区企业和居民办理跨境涉税业务更快捷;“澳车北上”政策1月1日实施后,首月注册人数已超过2万人,粤澳两地人员车辆往来更加便利……
让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通,是广东推动大湾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去年以来,随着“港澳药械通”“澳车北上”、深圳放宽市场准入24条特别措施等一系列创新政策落地,大湾区市场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提升。去年年底,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达成项目853个、投资总额2.5万亿元,反映出海内外投资者对广东营商环境的高度认可。
今年年初,广东早早谋划好新一年纵深推进大湾区建设一揽子举措,包括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在实施好“澳车北上”同时加快推动“港车北上”;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推进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等。
物流“梗阻”不断打通,使大湾区持续向着打造世界级港口群的目标迈进。2月9日,“盐田—中山”组合港线路正式开通,进一步激活了珠三角物流“一盘棋”。在广东中山市,古镇灯饰、小榄五金制品畅销海内外。但长期以来,由于大型货轮无法驶入中山港等内河港口,大量货物需转运至深圳盐田港出口,企业不断派员往返两地,时间和人力成本较高。新线路的开通,意味着中山外贸企业可利用“两港合一”模式大幅降低通关成本。
近年来深圳携手湾区多地创新实施的“大湾区组合港”项目,将深圳港口货源腹地纵深拓展至珠三角内河沿线码头,传统转关模式被精简为“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组合港项目启动3年,至今已开通线路28条,覆盖大湾区近90%的城市,货物平均堆存期由7天缩短至2天,有效增强了大湾区港口群的国际竞争力。
跨境智能办税提速,为大湾区纳税人缴费人带来更精细化、便捷化的服务体验。近日,广东税务推出首批17条便民办税缴费举措,从制定跨境人民币税款缴库业务管理规范、提升跨境人民币缴纳税费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到推进线上线下“税收+数币”系统改造升级、探索数字人民币的多渠道应用,一系列走在全国前列的新举措助力大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