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发挥人才支撑作用 建好国际科创中心

青平:发挥人才支撑作用 建好国际科创中心

近日,科技部等12部门制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 加快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并赋予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人才集聚区重大使命。


人才是创新最关键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必须始终把人才资源开发利用放在最优先的位置,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让人才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唱主角、挑大梁、当龙头,持续筑牢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根基。


让人才有用武之地。新时代的人才见证了中国发展进步的过程,也对科技创新的痛点有着切肤之痛和先天优势,能够清醒地看到很多关键技术差距在哪里。他们对外部科技变化的感知更敏锐,对新事物的接受度也更高。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要坚持“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原则,根据人才专业特长、岗位素质要求,匹配各类人才到适宜岗位,确保其发挥作用有舞台,成长发展有空间,让人才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


要让科研一线的人才有更多决策权。科技创新既是一场长跑,也是一场战斗,必须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指挥战斗、作出决策。以前,一些机关单位的同志不了解前沿科技,却拥有更大决策权。因为需要设置必要的规则,控制科创活动的风险,就想当然地设置了许多不必要的规则。过多的冗余规则,往往会降低科创活动的效率,甚至错过许多科研突破的先机。近年来,党中央提出将决策权下放到“听得到炮响”的科研人才手中去,已经迈出可喜的一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要充分信任人才,还权于科研一线,赋予人才更大的决定权、支配权、调度权,让他们放开手脚大胆去拼去闯。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钱学森,“两弹元勋”邓稼先、于敏等一大批科研工作者,他们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分忧、为国尽责,为人才报国树立了光辉榜样。转眼七十余年过去,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新一代国人手中,今天的科技人才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广大青年要深学本领,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科技强国的使命责任,努力淬炼过硬本领,勇攀科技高峰,在世界科技领域创造更多中国奇迹。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