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街区延续城市生命 当申城大学没有围墙……

作为全国首个全面对外开放的大学校园,每天华东政法大学的静怡和书香随着晨曦和日暮,晕染着苏州河畔的滨河步道,吸引着市民走近并走进百年校园。而最近,随着华政长宁校区校园工程进一步升级,万航渡路一侧的篱栅陆续撤下,绿植升级改造,围墙不再,这座百年校园更加开放,甚至与街区、社区融为一体。

融入街区延续城市生命 当申城大学没有围墙……

图说:华东政法大学文化赋能,有序推进历史文物建筑群修缮工程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华政长宁校区的开放,是上海教育系统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同时对接融入“一江一河”(黄浦江、苏州河)滨江滨河沿线两岸公共空间全线贯通开放、城市更新和旧区改造、城区历史风貌文化保护、“公园里的城市”建设等城市发展布局的有益尝试,也为申城大学开放校园作出示范。

百年校园展露明珠风采

2021年,华政拆除11处沿河建筑设施,腾挪绿植、后撤绿篱,优化出2.1万平方米华政滨河公共空间。这段空间最窄处4.5米、最宽处98米,华政与长宁区协力建设苏州河华政段思孟园、格致园、倚竹院、獬豸园、华政桥、桃李园、东风角、法剧场、银杏院和书香园等“一带十点”景观,将27处中西合璧近代历史文物建筑群和美丽校园得以呈现给市民。

青砖古树近在咫尺,滨河步道风景如画,吸引市民驻足、打卡。而随着大家来到这座百年校园的身边,也渐渐了解了更多精彩的过往。法剧场已是滨河步道华政段人气最旺的所在。去年年末,在华政建校70周年之际,70组图片在这里展现了华政标志性、里程碑式的“瞬间”。不久前,也是在这里,《世纪伟人——孙中山生平事迹展》刚刚拉开帷幕,沿着孙中山在上海史迹地寻踪,引出1913年孙中山先生应邀出席圣约翰大学学期结束仪式的一段往事——当时就是在这座校园的思颜堂二楼大会堂,孙中山告诫青年:“民主国家,教育为本。人民爱学,无不乐承,先觉觉后。责无旁贷,以若所得,教若国人,幸勿自秘其光。”

校党委书记郭为禄说:“在打开校门进行最美大学校园建设过程中,除了最美历史建筑群,还要进一步深化长宁校区文化内涵建设,展示华政七十年办学所凝结的大学精神。”今年初,一顶帐篷雕塑落定于四号楼前草坪,这一新文化标识就讲述了一段华政先辈在帐篷里艰苦办学的创业的故事。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