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海岸线是开展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天然‘宝库’。加强北部湾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在生态意识、生态制度、生态行为和生态产业等方面下功夫。”谈到海洋生态文明,海洋四所科技处负责人关瑶深有感触。在他看来,海洋生态文明作为生态文明的一部分,其核心要义在于促进人海和谐共生。
作为在广西成立的首个国家级海洋科研机构,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四所)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发展向海经济的重要平台和有力抓手,对进一步拓展中国与东盟海洋交流合作、加强北部湾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日前,关瑶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将从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机制搭建等方面继续拓展与东盟国家的海洋交流合作。
海洋四所科技处负责人关瑶。人民网 马天翼摄
向海而兴,从“摸家底”开始。“广西北部湾海岸线全长1628.6千米,在14个沿海省份中排名第七位,海域覆盖面积为12.93万平方公里;红树林、海草床和珊瑚礁三大典型滨海生态系统‘良性运转’,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和空气质量,服务人类生存;海洋生物种类繁多,不仅有数百种鱼类、虾类、贝类,近200种蟹类,还有100多种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是开展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天然‘宝库’。”关瑶介绍,日前,海洋四所已依托“北部湾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估”项目对北部湾海域的生态生物资源进行了重新评估。
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是广西发展向海经济的优势所在,在关瑶看来,优良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域空间资源,更是为广西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国际枢纽海港奠定了良好基础。
向海图强,核心资源是人才。“依托科技部发展中国家技术援外培训班项目,我们连续3年面向东盟国家举办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综合管理等方面的国际培训班。”关瑶说,除此之外,海洋四所还与浙江大学共建“中国—东盟国家海洋科技教育交流中心”创新平台,联合开展中国—东盟国家海洋国际研究生培养项目,在海洋科学、海洋工程与技术、人文社科等三个方向,培养中国—东盟国家海洋领域国际研究生。
向海开新局,深化与东盟国家的“双向奔赴”。“为拓展与东盟国家的海洋交流合作,我们积极举办区域国际会议并深入参与国际组织工作。”关瑶介绍,截至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海洋四所已经组织承办和参与东盟国家各类国际会议和论坛20余场,促成中国—东盟国家蓝色经济论坛会址永久落户北海。另外,海洋四所多名青年学者加入相关国际组织,围绕气候变化、蓝碳、海洋经济、海洋环保、海洋治理、海洋科技等国际热点问题进行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