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铁穿越城市建筑成为常态,这项“百年历史”技术是怎样做到的

记者 季明智

暑期已至,不少游客来到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李子坝站,打卡列车从8层居民楼“穿楼而过”的奇特景象,在惊奇之余不少游客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产生浓厚的兴趣,地铁建成背后是怎样的技术?穿楼而过安全吗?居民会不会被噪音影响?

当地铁穿越城市建筑成为常态,这项“百年历史”技术是怎样做到的

(图片来源网络)

地铁建设具有多维度挑战

但穿越城市建筑已成为“家常便饭”

其实,地铁建设是个多维度且复杂的工程,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具有挑战的建设局面,重庆“李子坝站”因列车在楼体中穿过受到大众关注。放眼全国,当地铁建设推向主城区,下穿城市既有建筑、交通线路都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当前随着地铁建设技术的成熟不管是向上穿越,还是从地下下穿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以重庆李子坝车站为例,其起初建设主要受建筑的位置和平面的原因只能决定穿楼而过, 成熟的建造技术让其“穿楼而过”的列车噪声远低于城区交通干线的噪声平均声级75.8分贝,而其玄机就在于6根轻轨柱子与楼房建筑之间,有20厘米的安全距离。所以楼房和轻轨两者看似合在一起,其实互不干扰,居民楼完全不受轨道运行震动的影响。

相比地铁在楼中穿越,更多的还是在地下穿越,而其中不乏一些极具挑战的案例。在武汉地铁6号线的建设中一次性在地下穿越了65栋老建筑;深圳地铁9号线中,22天盾构下穿5栋居民楼,切除137根桩基,成功穿越世界罕见桩群;南宁地铁在5号线建设中穿越了36栋建筑物密集且年限久远的老旧建筑..记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解到,在各城市的地铁建设中,下穿城市建筑似乎成为绕不开的话题。

下穿建筑常用土压平衡的模式

专家称该技术已有“百年历史”

盾构下穿既然不可避免,那背后究竟是怎样的成熟技术的支撑?

一位参建过多个城市地铁建设的盾构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在穿越建筑中盾构常用的是土压平衡的模式,这项技术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尤其在近几十年迎来快速发展,是目前国内地铁建设中最常用也最成熟的盾构技术。

当地铁穿越城市建筑成为常态,这项“百年历史”技术是怎样做到的

“其主要特点就是在保有原来土层压力。全封闭性施工,在盾构掘进的同时,靠气压、泡沫等填充物保证土层压力,能更好的控制地表沉降。可以理解为在“真空”环境下将一个建筑结构在盾构掘进的同时建在地下,并还能够保证一次性成型。”该专家说。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