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记者采访了4位全国人大代表。
——编者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吕建:
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
创新驱动发展,科教引领未来。要积极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优势,不断推动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主动为国家和地方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坚持需求导向,深入总结学校服务区域和国家发展的典型案例与成功经验,根据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扬学校之所长,契国家之所需,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助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坚持“四个面向”要求,强化问题导向,积极推进有组织科研,通过改革资源配置方式、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完善评价机制,打造有战略目标、有攻坚团队、有创新平台、有战略任务和战略贡献的创新力量。
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聚焦行业产业共性技术需求,构建新型校企合作机制,助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加强同地方政府部门的合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构建多方参与、要素配置优化的协同创新机制。
不断提升“双创”人才培养水平。大力推进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加强双创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不断深化集课程、讲堂、训练、竞赛、成果孵化于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快培养有使命、有担当、有贡献、有情怀的创新创业人才。
(本报记者姚雪青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三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卫国:
打造产业创新联合体
加快打造产业创新联合体,可以更广泛地凝聚各类创新主体的合力,营造更加浓厚的创新文化,为创新人才打造更加广阔的发展舞台。
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多元化政策引导,吸引多渠道资源投入,构建多维度评价机制,为打造产业创新联合体提供全方位保障,形成共享、共生、共赢的产业创新生态,让创新人才专心致志、施展才华。
激发产业创新联合体相关主体的内生动能,鼓励龙头企业着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大对高校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考核评估权重,一体贯通产学研用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全过程。
强化产业创新联合体示范引领,支持一批产业创新联合体试点,培养一批优秀示范项目成果,加大对产业创新联合体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培育创新“尖兵”。
(本报记者吴君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百行智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玮: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大量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率高的科技型企业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