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傅声雷:科研评价不应只有“一把尺子”

全国政协委员傅声雷:科研评价不应只有“一把尺子”

全国政协委员傅声雷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樊雪婧

“摒弃单一量化的科研评价方式,对于不同定位的科研机构应区别对待,避免一把尺子量遍所有科研机构。”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学术副校长傅声雷提交了一份《关于如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提案》。

扎根科研工作30多年的他,最关心的依然是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如何解决“卡脖子”技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现状:科研机构职能趋同,人才遴选与学科发展不平衡

近年来,中央对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对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在日常工作和调研走访中,傅声雷发现,各类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作为创新主体的活力还不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究其原因,他认为与我国各类科研机构的科研模式和人才遴选制度密切相关。

“不少科研机构职能趋同,不同类型的科研机构在科研模式上和职能体现上表现出明显的趋同发展,以至于失去了各自的特色,难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傅声雷表示,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必须大力增强其原始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同类型科研机构的设立都有独特的定位和职能,所以在开展科研活动时应当准确定位,有所侧重,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

完善科研考评指标体系不应只有“一把尺子”

据了解,科研机构的职能一般区分为基础研究类、应用基础研究类和应用类三个方面。如何避免不同科研机构的职能趋同?

他建议,加强不同科研机构的定位,严格区分其科研职能;引导不同科研机构在不同层次上合理竞争资源,避免趋同发展。

“基金组织应逐步建立层次完善的资助体系,对应不同科研机构的定位而设置不同性质的科研项目。”他表示,基础研究类项目设置应有利于科学家围绕科技前沿,潜心研究和长期积累,提高基础性研发成果质量和世界影响力,催生重大原创性;应用类项目的设置应有利于“卡脖子”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改变以论文、专利为主的科研成果量化评价方式,引导绩效考核由数量评价向质量评价转变。”傅声雷说,对于不同定位的科研机构应区别对待,避免一把尺子量遍所有科研机构,实施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考核。

深化改革人才遴选机制让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