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戍国先生学术生平座谈会现场。 邓霞 摄
中新网长沙2月12日电 (记者 邓霞)中国著名礼学家、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陈戍国1月7日凌晨因病辞世,享年77岁。2月11日,陈戍国先生学术生平座谈会在岳麓书院举行,其生前曾经工作单位负责人、著作责任编辑、亲属、故旧、学生代表等齐聚,共同缅怀这位礼学大家的道德文章。
陈戍国1946年3月出生于湖南邵阳隆回县。1964年考入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1979至1982年在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攻读硕士学位,师从古音韵学家、“龙学”家郭晋稀;1987至1989年在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经学家、礼学家沈文倬。先后在岳麓书社、湖南博物院(原湖南省博物馆)、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工作,为中国文史学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其研究方向主要是中国古代礼制礼学,其次为中国古代文学,出版了《中国礼制史》《中国礼文学史》《诗经刍议》《十子平议》等多部学术专著、《四书五经校注》等多种古籍整理成果。其中,《中国礼制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礼制通史,共六卷,280万字,填补了中国人文学科领域的重要空白;《四书五经校注》更是以一人之力遍注群经的贯通性成果,充分反映了现代学者对传统经典最新最全面的认识。
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文学院教授唐贤清用“真”“勤”“礼”三字概述陈戍国的为人处世及学术贡献。唐贤清解释说,“真”是指陈戍国身上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率真,生性耿直,是非分明;“勤”是他一生勤奋治学,甘坐“冷板凳”,退休后还在为补撰民国礼而奔波,让人钦佩;“礼”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研究礼制、讲礼制,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
陈戍国撰写、整理的部分著作。 邓霞 摄岳麓书社原社长夏剑钦回忆起相识40年的好友不禁哽咽。“他遍注群经,尤对三礼和礼制史深入研究,建树超凡。”他说,陈戍国治学,很重视和关注乡邦文献,能传承前贤王船山、郭嵩焘、皮锡瑞等人的治经成果。所以在其标点注释的四书五经中,既集思广益、融会贯通,又独立思考、推陈出新,最后落实到确诂,且时有一些超乎前修时贤的创见。
“陈老师常说,一个学者的学术高低业界自有公论,并不在于有没有获奖、有没有项目。”陈戍国博士生、《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执行主编兰甲云说,老师是一个淡泊名利、一心治学、心无旁骛的人。“撰写《中国礼制史》时,老师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劝他多休息都不听,一些国际会议的邀请也放弃了,他说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中国的礼制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