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全国两会系列评论
由于会期等因素的限制,近年来,代表们审议议案和有关报告,主要通过代表团全体会议和代表小组会议两种形式。实践中,多数代表都是在代表小组会议上,进行审议发言,并对有关方面的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由于每个代表小组的人数有限,一般也就是二三十个人,有的人往往会担心,这样审议发言,代表们的意见怎样才能被传递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单位?不同小组和代表团之间的代表,如何进行沟通交流?代表们如何了解他人的审议意见?
对此,大会秘书处是有完善的工作机制的。首先,为了充分记录和反映代表们的审议意见,大会专门设立简报组,各个代表团也专设工作人员,记录整理代表们审议过程中的发言,并形成会议简报。仅仅3月5日到9日这几天,大会简报组就编发简报约300期。这些简报,最迟在代表发言的第二天发至全体代表和有关单位。因此,大会简报组也被称为“夜班组”,工作人员每天都忙到凌晨,有时甚至通宵达旦。
为了充分听取代表意见,自2016年起,每年代表大会期间,国务院办公厅都派出工作人员,现场旁听代表团组审议,认真记录并及时回应代表的意见建议。2020年至2022年,由于疫情原因,工作人员改为以视频方式听取意见。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再次组织百人专班到各代表团,现场旁听代表审议。
在代表们审议立法法修正草案、审查计划报告和草案、预算报告和草案时,全国人大财经委、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也都安排专门人员,现场听取代表审议。在审议“两高”报告时,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也均派员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