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专家:落地要更加人性化,平稳过渡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消息,近日,“渐进式延迟退休”话题,引发讨论与关注。

“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有现实基础,但在落地过程中,一定要充满着人文关怀,用较小的幅度逐步实施到位,平稳过渡,对社会的影响越小越好。”2月9日,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原新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专家:落地要更加人性化,平稳过渡

今年2月,北京开展适当的活动助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北京日报客户端图

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是符合现实的

原新告诉记者,“在我国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健康水平提高的多重因素下,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是合适的。

当前我国的退休年龄还是依据《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的规定,即男性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

原新解释:“关于该办法,1978年之后相继出台了多项特殊规定,虽然有补充完善,但基本上变化不大。”

“然而,目前我国人均寿命在不断延长。已经由1978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的63.2岁,提高到2021年的我国人均寿命的78.2岁。”原新告诉记者,在平均寿命延长的过程中,出劳动力市场的年龄没有变化,但是退休预期寿命却大幅度的延长,这说明在寿命延长的过程中,退休年龄也可以适延长。

“此外,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的提升,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在推迟。1982年我国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15岁以上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是5.3年,2020年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平均受教育年限是9.9年。这就意味着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推迟了近5年。”原新解释,此外,随着我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多数6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也得到提高,尤其是60-69岁的低龄老人,健康和基本健康占92.9%,不健康但生活可以自理占6.1%,不健康生活不能自理仅占1%。

原新进一步补充到:“在寿命延长和退休余寿延长的背景下,教育大幅度改善推后了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而劳动者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年龄长期维持不变,无形中缩短的全生命周期中生产性时长,增加了退休生活时长,也就是缩短了缴纳养老保障金的时长,增加了领取养老保障金的时长。所以,要想办法把寿命延长的部分尽量转移到创造财富的生产性年龄段,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实施延迟退休要充满人文关怀,平稳过渡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