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峡口岸的“背篓义诊队”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范昊天

3月6日8时,太阳爬升到长江巫峡口岸的大面山顶,山脊间钻出丝丝光线,撒向山脚下的村落。

村民向仕伦起了个早,打扫院子、烧开水、准备食材,兴奋劲头比过年还高。每忙完一阵子,他都要朝老屋对面横在岩壁上的山路瞄几眼。

7.5公里壁挂山路的另一头,巴东山城已街市苏醒、车水马龙,信陵镇卫生院门诊楼前,13名医生、护士在背篓中装入消毒用品、试纸、采血管、生化仪,带上便携式彩超机、心电图机,生怕落下一件器械。

他们的目的地是向仕伦所在的村寨。这个小村庄名叫火焰石,面朝长江90°大拐弯,山脚江水逶迤、船舶来往,背后大面山的陡峭山峦如一堵城墙,将田野农家围堵在中间。当地村民沿三峡栈道向东凿通一条绝壁山路,连接巴东县城。

村民出山的路仅两条:靠一条山路步行出山,借一条江乘船进城。

“脚踩稳了再移开步子,要护好自己和设备,注意安全!”有着23年党龄的医生谢红玲在前打探路况,时不时帮身后姐妹们拉一手。

巫峡口岸的“背篓义诊队”一条波浪线山路,在山坡、沟谷间一上一下弯折,或有徜徉丛林小路的轻松时刻,或有攀岩匍匐前行的惊险闯关。背上背篓、背包,手持木棍,13名医生、护士中年长的有60后,年小的有90后,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背篓医生。

“那时的火焰石是一个有着2个村小组、62户250余名群众的村子,靠种庄稼和卖脐橙、椪柑过日子,物资运输全靠肩挑背磨,年轻人都进了城,老年人留守老屋、田园。”火焰石村老支书向仕光回忆,政府投资修通了下河的公路,由于进城公路紧邻长江且地势险峻、岩石遍布,一直未能动工修建,“断头路”只能靠长江串联。

2014年,火焰石村并入西瀼坡社区,成为社区13组。

三面环山、一面临江的火焰石,形似 “孤岛”。如今,火焰石片区住着20余名老年群众,在精准扶贫、巫峡口旅游开发等春风下,水、电、网、房赶上了现代化脚步,但基层医疗服务在交通瓶颈下仍存在短板。

让“孤岛”不孤单,信陵镇卫生院组织8名党员、5名先进代表用背篓背负医疗设备,徒步到火焰石开展体检义诊服务,成为一支行走在巫峡口岸的“背篓义诊队”。

时针指向10:30,“背篓义诊队”第一眼看到火焰石的原生态样子,顿时忘掉了疲倦。“终于把你们盼来了,咱们也能在家门口看病,真是难得的福分呀。”在向仕伦的院坝里,20余名乡亲早已闻讯赶来,帮义诊队接下背篓,搬来桌椅支起简易义诊台。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