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忧“被沙吞”,如今“踏沙行”——宁夏中卫驭沙乘“云”转型发展记

曾忧“被沙吞”,如今“踏沙行”——宁夏中卫驭沙乘“云”转型发展记
地处宁夏中卫市的西部云基地全景(资料图片)。

  新华社北京2月8日电 2月8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曾忧“被沙吞”,如今“踏沙行”——宁夏中卫驭沙乘“云”转型发展记》的报道。

  宁夏中卫市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据记载,1949年流动沙丘前哨已逼近中卫县城西门,其西北部地域大多被流沙吞噬。上世纪50年代,中国首条沙漠铁路包兰线穿行而过,为确保这条大动脉的畅通,国内治沙力量汇聚于此,创造了“麦草方格”这一举世轰动的治沙奇迹。

  自此,中卫便成为沙漠化防治绕不过去的地方,半个多世纪治理沙漠150万亩,逼退沙漠25公里,沙漠化在这里被彻底逆转。

  当黄沙的威胁渐渐远去,这座沙漠小城开始寻求转型发展,“跳出产业看资源,跳出地域看资源”,将绵延的黄沙打造成国内一流的沙漠体验和度假胜地,将充沛的光热资源打造成数万亩光伏“蓝海”,将干旱的戈壁荒滩打造成超大型云基地和大数据中心……年轻的中卫,再一次凭实力“出圈”,不断向外界递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

曾忧“被沙吞”,如今“踏沙行”——宁夏中卫驭沙乘“云”转型发展记
在西部云基地国家(中卫)数据中心内拍摄的机房(资料图片)。 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驭沙观星,点亮西北“遗失的美好”

  如果说诗和远方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那么大漠星空一定是最贴近这种向往的现实存在。

  夜幕降临,腾格里沙漠褪去白日的燥热,寂静而神秘。置身沙海,抬头仰望,满目星河。沙漠度假,正成为中卫带给游客的全新体验。

  沙漠,无论是在世界还是国内,并不稀缺,但绝大多数因通达性差,并不足以成为旅游资源。然而在中卫,沙漠和黄河相依,且紧邻城市,十分罕见,因此便有了被誉为“垄断性旅游资源”的沙坡头。

  从2007年成功入选首批国家5A级景区起,沙坡头便一直引领中国沙漠旅游的发展。滑沙、沙漠冲浪、骆驼骑行……丰富的体验项目让更多人走进沙漠,了解中卫。疫情发生前,沙坡头景区游客年接待人次已达140万,旅游收入近3亿元,均居宁夏景区首位。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