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C全球首发擘画眼健康管理新画卷

VIMC全球首发擘画眼健康管理新画卷

VIMC在实际运用中不断产生“溢出效应”,横向打通了20多种眼病及预兆的辅助诊断,在“共病”管理中发挥威力,提升了社区医疗服务能力。

在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过程中,眼健康管理领域的“上海模式”,不仅深受国内外同行瞩目和肯定,也愈来愈凸显它的普惠价值。前不久该模式的创新性内核之一——“VIMC”举行了全球首发,有关设备已运抵长三角腹地的东台市、台州市等。此举表明被誉世界先进眼健康管理的“上海模式”,已开始被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共享。

公共眼健康,根植于深厚的城市文明

何为“VIMC”?乍一听似乎摸不着头脑。

简而言之,它是视觉健康智能管理中心。名为“中心”,看起来却像精巧小屋。这座色彩明亮的迷你型小屋,浓缩了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探索眼健康卫生事业的远见、智慧和技术,也映射了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精心呵护民众眼健康并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当国内外眼病防治仍然只倾力于后端的治疗时,上海坚持将“预防”与“治疗”置于同等重要位置。正因如此,集合智能化、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全球首个视觉健康智能管理中心(VIMC)诞生于上海,也就绝非偶然。

“防”为先,“治”为后,是人类对待疾病的“世界共识”。上海眼病防治能走在国内国际前沿,其赢得一系列创新发展的“密码”就在于将疾病预防落到了实处。

据上海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院长邹海东介绍,上海的眼病防治根植于深厚的城市文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沙眼”一度猖獗,成为威胁“光明”的最大杀手。有的地区感染率达总人群50%以上,若感染它而未获及时诊治,便由最初的眼睛发痒、发干到迎风流泪、畏光,再到角膜溃疡、浑浊、眼球干燥,最终可能跌入黑暗。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前身,“上海市沙眼中心防治所”和“上海市眼病防治所”,当年一时也未找到病源,却看到了阻击疾病传播的路径,便大力提倡一人一巾一盆,用流动水洗脸、洗手,主张手帕毛巾要经常洗烫等,以此阻断传播,将人们从沙眼传染致盲的淫威下拯救出来。1960年代和1970年代,“上海市沙眼中心防治所”每年组织发动中小学生沙眼普查,一旦发现“敌情”,立即采取隔离治疗。1978年,他们成功分离出“红眼病”病毒,获颁全国科技大会奖。由此可见,上海眼健康公共卫生事业源远流长,在80多年岁月里奔腾不息,“眼防人”是这座伟大城市的“光明守护者”。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