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牛伟坤
“随着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我相信,世界人文社会科学的中心一定会移向东方、移向中国。如果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民大学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既是对国家的贡献,也是对人类的贡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林尚立在3月7日晚做客媒体连线采访室时分享了该校在奋力打造人文社会科学创新高地的经验和做法。
从具体实施层面来看,学校深入落实“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使学生在大学中获得全面的发展,真正学到本领,成为有中国立场、有家国情怀的新一代学生和未来学者。与此同时,学校也在构建与时代发展和国家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新型的书院体系。林尚立解释,书院体系最大的特点是学科交叉和本硕博一体,是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实践的成长共同体。
学校还对整个学科发展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战略布局:若干学科朝世界一流迈进,通过一流学科的发展带动整体学科的进步;组织有逻辑的学科链,使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有机协同;建立学科联动、协同交叉平台,把智库建设与学科建设有机协同起来,使各个学科能够与国家战略相衔接,与其他的研究机构相衔接。“这样一来,我们就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新的学科战略布局。”
此外,学校还在优化学术生态上发力,不断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从中国的实践中提炼学术新的范畴、新的概念、新的逻辑,推动各个学科立足中国经验、中国理论、中国智慧,回应世界及人类当前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文社会科学不能回答人类面临的问题,不能贡献人类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案,那么这个国家就不会有话语权,也更不会有影响力。这种回答,既是对世界知识的贡献,同时也是提升自己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林尚立说,在回答世界问题和人类难题的时候,理论在创新,学术也在进步。“我们还要加强国际交流,与知名的大学、一流的学者对话,把中国的理论告诉世界、说服世界、影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