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为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成都提出推动“三个做优做强”提升城市整体功能。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国土地区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社科院大学博士生导师肖金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清华大学城市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尹稚,就成都如何以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大力推动“三个做优做强”,更好引领区域发展、服务国家战略进行深度解读。
关键词
城市功能
城市功能对于超大特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检验城市功能与城市发展匹配度的原则或核心指标有哪些?
据肖金成介绍,城市功能概括为五方面。第一,集聚功能。集聚更多的产业和人口。城市具有集聚效应,通过发展二三产业,创造了很多就业岗位,现代城市之所以有百万人千万人,是产业集聚带来的,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第二,服务功能。人集聚到城市,要生存,不像农村能够自给自足。不仅要生存,还要生活得更好。上海世博会上有一句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就需要健全的城市服务功能。第三,文化功能。除了物质生活之外,城市里的人需要相互交流,要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需求。第四,生产功能。城市要生产出很多产品,实现更大区域的商品交换。包括工业产品、服务产品还包括文化产品等,这个功能具有财富积累的性质。第五,生态功能。人集中到一起,生态就变成一种需求,因为人口太多太密集,规模太大,建设面积占自然空间的比例加大,所以需要生态功能。城市无论大小,这五个功能都要具备,是基本功能。
城市功能与城市规模高度相关。其一,从空间结构来看,如果城市常住人口超过300万或者500万,城市功能就和小城市、中等城市完全不同。空间结构也有很大不同。比如1万人的城镇,前店后厂的空间布局是合理的;常住人口达到百万的城市,就需要功能分区,分为工业区、居住区、商贸区、文化区、生态区、行政区,各种功能区间隔一段距离,相互不干扰,但不能离得太远。城市常住人口达到300万人以上,仅仅功能分区就不够了,要考虑城市管理的需要,实现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发展。区域经济学有一个概念,叫“反磁力中心”,为解决大城市过于集中所产生的问题,在中心城区之外规划较大规模的新区,吸引中心城区的人口和功能疏解以及集聚外来人口,以抵消城市规模太大带来的“虹吸效应”,防治“大城市病”。如何吸引产业和人口?我归结为4条,即交通更便捷、设施更完善、生态更优美、经济更繁荣。老城要有推力,新区要有引力,这样新区才能集聚更多的经济要素,迅速发展起来。新区不是一个单一的功能区,应是产城融合的,严格来说它就是一个城市,既有第二产业,也有第三产业,还有生活居住都要具备,有了这样的条件,才能实现经济更繁荣。其二,产业结构高度化。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一定阶段的时候,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这叫产业结构高度化。现代服务业成为支柱产业,因为土地成本、消费成本高决定了劳动力成本高,工厂等因成本提高会向新区或郊区等更远的地方转移,而第三产业在空间需求不高的前提下,经济附加值高,其比重会不断提高,这就是产业结构高度化过程。其三,辐射带动功能。由于城市规模很大,人口很多,对城市管理的要求提高,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大城市还需要发达的公共交通体系。大城市对外的辐射带动功能也体现出来,城市越大,对外的辐射范围越大。其四,国际化功能。首先体现在国际交往,国际航班增加以及国际交流人次数量增加;其次是产品的国际化程度,大量产品出口;第三是出口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跨国公司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