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前,半月谈记者来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三道镇战斗村侵蚀沟治理现场。几名工人正在这里紧张施工,他们沿着侵蚀沟沟底将两指粗的柳条纵向排开,每隔两三米又用柳条横向压住,并打下木桩固定,形成连续柳编水通道,柳编随侵蚀沟的走向,往远处延伸。
侵蚀沟是受水力、风力、冻融及重力等作用,地表径流集中冲刷形成横截面为“U”或“V”型的沟道。侵蚀沟是东北黑土地的“伤疤”,导致黑土破碎化和粮食产量下降。近年来,黑龙江省依托侵蚀沟治理项目,采取新的治理方法,部分地方取得了初步治理成效。但总体看,东北黑土区侵蚀沟仍呈加剧发展趋势,毁损耕地面积仍在扩大,威胁粮食安全。
部分地方初见治理成效
拜泉县位于小兴安岭余脉与松嫩平原过渡地带,浅山区、低丘陵占比大,降雨充沛时,水土流失严重,形成一条条侵蚀沟。这是当地黑土地保护面临的最大难题。
拜泉县水务局副局长张春山介绍,战斗村侵蚀沟治理采用的是连续式柳编跌水模式,治理后,雨水在编织好的柳条上流淌,可有效防止黑土被带走,柳条在侵蚀沟生长成灌木丛后,将进一步拦截水土。
在相距不远的另一处侵蚀沟治理现场,一台挖掘机正将侵蚀沟侧面陡坡削为缓坡。现场工作人员说,秋收后到封冻前的这段时间,是治理侵蚀沟的黄金期,既不毁损青苗,也降低了土地封冻后的施工难度。
在战斗村一处侵蚀沟沟头,从沟内两侧的坡地到沟底,都被石笼填满,沟岸边缘围上铁丝网。张春山说,这是为了防止水流继续冲刷沟头,避免侵蚀沟向前发展。此外,在沟岸坡面上栽植乔灌木,做到植物封沟,加装铁丝网后,能有效防止牲畜啃食植被。多种措施结合下,水流速度大大降低,水中泥土也被阻拦在沟中,减少了水土流失量。
施工人员在进行侵蚀沟治理作业 王建威 摄
2019年以来,拜泉县通过发行地方债券等形式,累计投入资金28447万元用于侵蚀沟治理。战斗村党支部副书记赵金岭说,通过近两三年的治理,村里侵蚀沟不断扩大的态势得到遏制。
在黑龙江省海伦市前进镇光荣村,秸秆填埋技术让侵蚀沟复垦成了耕地。“村里有大中型侵蚀沟69条,小型沟100多条,特别是小型沟,恢复成耕地后,老百姓很认可。”光荣村党总支书记张建军说。光荣村采用的是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张兴义团队研发的沟毁耕地修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