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羽绒服温暖了中国

这几日,冷空气继续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大家还是裹着厚厚的冬装。

此时此刻,在长三角,距离上海、杭州、宁波都只需1小时车程的南方小县城里,作为“保暖神器”的羽绒服生意仍是一片火热。

小地方也有大作为。您或许不知道,这座人口不足70万的南方小城——浙江平湖,承包了全国50%以上的羽绒服。

这里的羽绒服温暖了中国

▲平湖本土青年设计师沈威廉原创设计的羽绒服登上“长城秀”


作为中国最大的服装产业集群地,浙江的服装产业可谓是中国服装产业最具代表的缩影。

“江湖上”一直流传着浙江的“传奇”:这里“七山一水两分田”,资源禀赋先天不足,但靠着一身“无中生有”本领,在市场经济浪潮中闯出了一片天地。桐乡不产一根羊毛,却是全国最大的羊毛衫市场;海宁不产一张皮革,却是全国最大的皮革市场;平湖不产一片鸭绒,却成了全国最大的羽绒服市场……

一个个特色产业集群撑起了一个个地域的经济发展,点燃一座座城市的烟火气。浙江的传奇,是如何铸就?又将如何延续?我们就从一件小小的羽绒服里“窥一斑”。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产业。

“衣食住行”衣为先。浙江与它有扯不断的历史渊源,这不仅是得益于天时地利,更重要的是得益于浙江人的勤劳和智慧。

江南地区纺织历史源远流长,早在距今5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挖掘出土纺织工具,可以复原当时的腰机,证实当时已具备成熟的纺织技术。

浙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杭嘉湖平原氤氲千载的水汽,孕育出了杭嘉湖丝绸的莹润与轻软。历史上还有“杭城所出,天下为冠”的说法,足见浙江丝绸之精美。

在春秋战国时期,会稽地区就以盛产的葛布而闻名。东汉宫廷以“越布”为赏赐,是先秦至汉代浙江最负盛名的纺织品。

古代的衣着是讲究尊卑贵贱。官僚贵族可衣绫罗绸缎,平民百姓只能穿粗布麻衣。

宋元时代,土布的织造工艺由中国布业鼻祖黄道婆的家乡松江乌泥泾传入浙北的平湖等地,成为老百姓的一种新时尚。

在遥远的农耕时期,一个产业的形成离不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禀赋。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