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海淀,不偏科

2022年,北京市海淀区实现经济总量破万亿,达到10206.9亿元。

这意味着海淀成为继上海浦东之后的第二个经济总量破万亿元的市辖区。

从2022年公布的数据看,全国范围内GDP过万亿的城市也仅24座。而GDP总量未过万亿的省份还有4个。

海淀区作为市辖区,跨入“万亿俱乐部”,其经济体量可见一斑。

视角切换到北京市,全市16个区,加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年GDP总量为41610.9亿元,海淀独占1/4,成为北京发展的“压舱石”。

北京,是中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城市。在“减量+提质”的发展逻辑下,在2022年疫情防控的形势下,北京市的市辖区海淀,是如何实现万亿GDP的?

何以海淀?

海淀,位于北京市区西北部,区域面积430.77平方公里,仅占北京市总面积的2.6%。

历史上,海淀以自然风光为胜。元代初年,海淀镇附近是一片浅湖水淀,“海淀”因此得名。封建帝王和达官显贵在这里修建了行宫、宅府、园林以及坛庙,形成了香山、玉泉山、万寿山和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畅春园、圆明园等“三山五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和卧佛寺、大觉寺、碧云寺等风景名胜。虽然圆明园毁于英法联军之手,但颐和园的旖旎风光和恢弘气度,还是能让后人领略园林建筑与山水风光的相得益彰。

1952年9月,海淀区正式命名,此后,全市的高等教育开始向海淀聚集。

“万亿”海淀,不偏科

新中国成立之前,海淀就已经有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知名高校。1952年院系调整,除了清华、北大外,北京还在海淀区集中规划兴建了一批高等专门学院,包括著名的八大学院以及中央财经学院、北京政法学院等。

海淀区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占全市的一半以上,是全国最大的高校群体。这也为海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位于高校核心区的中关村奇迹般的崛起,完成了由“电子一条街”到“新技术开发试验区”,再到如今“科技创新中心”的深刻转型。

中关村广场那座象征“生命”的双螺旋雕塑,也代表着中关村生生不息的创新力。

“万亿”海淀,不偏科
一大批拥有核心技术的民族品牌正在中关村发展壮大,“中关村”已经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代名词,聚集着全国重要科技战略资源,蕴涵着技术创新的强大动力,是我国规模最大、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高新技术及企业的聚集地,始终引领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