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孙云)昨天是《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实施首日,最初在上海两会上提交呼吁加快制定无障碍设施管理条例议案的潘书鸿等人大代表等各界专家和残疾人代表,今天来到刚完成家庭无障碍改造的静安残疾人徐女士家中,亲眼见证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果和经验的同时,也热烈探讨如何为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打造更加无障碍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图说:临汾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在线手语视频服务”现场为听障人士答疑解惑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下同)
一年前,市人大静安代表团在上海两会上首次以全团名义提交关于加快制定上海市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管理条例的议案,呼吁以立法形式回应的社会需求和特殊关切,得到市人大高度重视,列为当年1号议案予以推进。一年后,《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正式实施,这让人大代表潘书鸿等全程参与、见证这部立法的人倍感振奋。昨天,静安区残联特意邀请10余位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无障碍环境建设专家、残疾人代表等,实地调研静安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
走进临汾路街道的肢残人徐女士家中,她自豪地向大家展示刚完成改造的室内坡道、淋浴房、智能马桶等设施。她说,经过改造,室内房门拓宽,加装坡道,便于轮椅进出;厨房操作台高度降低,让她可以坐在轮椅上洗菜烧饭;卫生间里的浴缸改为淋浴,再加上折叠凳、防滑扶手等改造,更解决了独自洗澡如厕的安全问题。改造后,她的生活自理能力大大提升,“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做了,这种感觉很好。”
图说:临汾路街道“阳光家园”的无障碍设施
不仅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得到了无障碍改造,社区无障碍设施也在改善。在汾西路261弄,老公房新加装的电梯入口处,都有一段平缓斜坡,肢残人张先生说,原先自己要依靠轮椅出行,为了不麻烦家里人,只能尽量少出门,如今可方便多了,他也经常坐电梯下楼,再开上自己的残疾人代步车四处兜兜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