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涓:立足数字技术发挥作用,为更多新市民提供服务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江小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数以亿计的“农村”和“外地”人口通过就业、就学等方式转入大中城市,融入当地成为新市民。长期以来,各个城市对外来的投资者、企业家、科学家等“人才”都很友好,在就学就医甚至购房和缴税方面给予“超市民”待遇。这对于吸引更多资源促进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那些来自农村、在城市从事各种中低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农民工”和大量灵活就业人员,由于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有限,往往享受不到全量“市民待遇”。现在,国家发展进入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公平和共享的要求更高,北京、上海、深圳这些一线城市已经具备了更好满足全体新市民共享美好城市生活的能力。

江小涓:立足数字技术发挥作用,为更多新市民提供服务

近些年北京在这方面做出过很多努力,为各类新市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公共服务。现在,许多“二代”新市民已经开始就业,“三代”也陆续成长,需要平等获得发展资源和成长能力。这里我提三点建议,立足数字技术发挥作用,为更多新市民提供服务。

一是提供更多的小微金融服务。困难群体的金融可得性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相当比重的新市民很少获得过银行信贷,缺少历史信用信息,面临融资难题。数字技术更精准赋信边缘人群,降低小微授信门槛和风控成本,对接小微经营场景精准化获客。数字技术还能降低服务成本:信贷申请、审批、用款全流程线上化自动化,降低单个小微的服务成本。

二是提供更多的公平教育服务。许多新市民“二代”“三代”接受教育的学校相对较差,教学质量达不到“优质而均等”。现在,教育部和一些优质学校提供丰富多样的高质量数字化教育,这需要从设备、师资、教学组织等许多方面加大投入和做好转化工作,更多关注这些新市民子女相对集中的学校,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级和高级职业学校等。

三是提供更丰富多样的文化服务。文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驱动要素。以往文化消费比较昂贵,现在数字技术为文化生产领域的共创和消费领域的共享提供便利和支撑。2022年,北京人艺以8K高清技术在网上直播了《茶馆》等系列经典话剧,众多在北京工作生活多年的“新市民”才得以欣赏了极有代表性的“北京文化”。数字技术为政府提供低成本和广泛传播的公共文化服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希望今后不断丰富内容。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