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力量用科学技术守护绿水青山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今天上午对国务院关于2022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进行分组审议。

  委员们认为,报告系统总结了过去一年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取得的成绩,客观评价了2022年度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完成情况,并实事求是地列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下一步工作重点。报告内容比较翔实、全面。

  在充分予以肯定的同时,委员们指出,还要清醒认识到,生态环境建设仍处在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依然艰巨。围绕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们提出了多方面建议。

  运用法治力量推动污染防治工作

  以法治力量推动污染防治,守护绿水青山,是多位委员发言中强调的内容。

  “善治要有良法来保障。这些年我们在环境保护领域立了很多法律,随着形势发展还有新的问题产生,要不断加强法治建设,做好立改废释等方面工作,同时还要提高执法效率。”沈金强委员说。

  肖开提·依明委员指出,应该在法律武器上做好文章做大文章,从体系管理、治理能力、治理水平上加大力度。要做好环境保护的工作有很大空间,怎样用好这个空间、占满空间,要认真地好好分析研究。

  许安标委员注意到,报告中提到有关推进国家公园法制定的内容,这项立法在2022年没有完成,而在对2023年生态环境工作安排中对这项工作没有体现。他建议将其加在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继续推进,同时强调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立法的体系化系统化。

  加大生态环保法律宣传普及力度

  李锦斌委员在立法调研和执法检查中发现,有少数地方的领导干部法律意识还是较为淡薄,依法履职能力尚需提高;少数企业守法意识比较弱,相当一部分不知法不懂法。“建议通过送法上门、加强培训、以案释法等方式,加强生态环境法律和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宣传。特别要大力宣传关于生态环境领域相关法律,持续提升党员干部和企业职工的自觉守法意识和能力,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李锦斌说。

  “现实当中仍有一些方面不尽如人意,部分企业、个人对环境治理及其对健康的影响还不够了解和重视。乱扔垃圾、肆意制造噪声、排放粉尘尾气等情况还时不时出现。”巴音朝鲁委员建议,加强引导公众科学理性认识环境健康风险,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健康人人有责的理念。要让百姓都知道生态环境保护不仅仅是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也是各类社会主体的法定义务。

  谭琳委员指出,在目前法律还需不断完善的情况下,要重新思考现在已经立的和修的法律,怎么能够更快地让领导干部、企业、社会公众知道,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要求,把普法和执法联系起来,让普法变成硬任务、硬要求。“总而言之,要更好发挥法治力量,在法治体系下推动依法行政,使环境保护目标任务能够稳定、持续完成。”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