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新建一批节水型、生态型灌区 优先将大型灌区建成高标准农田

  中国网财经5月26日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快推进国家水网建设 提高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有关情况,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副部长王道席,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司长吴晓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发布会现场(中国网 董宁 摄)

  以下为文字实录:

  记者:我们都很关心粮食安全问题。请问,国家水网在夯实农田灌溉基础、确保粮食安全方面将有哪些举措?对提升粮食产能将会产生怎样的作用?谢谢。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司长 吴晓: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灌区工程是发展农业灌溉、保障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建设和改造,累计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达到了60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近3亿亩,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9.37亿亩增加到10.44亿亩,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约600亿斤。现阶段,我国农田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54%,但是却生产了全国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供给这个“国之大者”,进行了统筹谋划,以充分发挥国家水网建设在夯实农田灌溉基础、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举措:

  一是优化水资源总体配置格局。正如刚才李国英部长介绍到的,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降水灌溉不同季、水土资源不匹配是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规划纲要》从全局高度通盘优化水资源配置的总体格局,促进水资源在时间层面以丰补枯、跨期平衡,在空间层面南北调配、东西互济,有效增加农业灌溉水量和面积,切实提升灌溉水源保障程度,促进地尽其力、水尽其用。

  二是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目前,全国已建大中型灌区共7330座,是全国粮、棉、油生产的主力军,在农业强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一些灌区因为早期建设标准低、运行时间久,存在设施老化、能力下降、用水效率不高等问题。“十四五”期间,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开展120多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项目完成后,预计可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约8800万亩,新增年节水能力约70亿立方米。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