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确权难题 多地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路径

  “数据资源开发和利用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谈及数据要素市场,多位专家近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策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参与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探索多种形式的数据交易模式,推动数据要素价值转化。

  当前,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前景广阔。然而,确权难、流通交易难等问题成为数据要素市场发展面临的瓶颈。专家表示,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形成完善的数据确权制度和机制,推动数据要素市场高质量发展。

  市场前景广阔

  专家看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前景。

  中国科协网络与数据法治决策咨询首席专家、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春晖认为,我国形成了一定体量的数字资源,但尚没有形成一定体量的数据要素市场,我国开放数据集规模约为美国的11%。数据资源开发和利用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

  北京大数据研究院首席战略官蔡红宇告诉记者,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中心的测算,2021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815亿元,2025年将翻一番,有望突破1749亿元。按照7月初印发的《关于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进一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力争到2030年,北京市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2000亿元。

  展望数据要素市场未来的发展路径,王春晖表示,未来数字经济时代2.0版本的“数实融合”,将是数据要素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据王春晖介绍,数据要成为生产要素形态一般由两种方式转化而来:一是数据资源的要素化,即把数据要素资源作为生产资料与具有一定数字和智能应用技能和生产运营的劳动者相结合,并投入到生产过程;二是将已经产生的数据产品投入到再生产过程,使之成为生产要素形态。

  目前,多地在尝试公共数据的授权运营。在王春晖看来,公共数据授权和运营的底层逻辑,应当以公共数据的要素形态为核心,必须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与具有数字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相结合,特别是在算力和算法的驱动下,进入生产过程,并产生新的生产函数,转化为重要的生产资源或工具,并融入到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才能真正释放公共数据的要素价值。

  对于未来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蔡红宇认为需要关注以下几点。第一,政府部门把握方向,发布政策、制定规则、加强监管。第二,数据交易所搭建交易平台,制定数据交易机制,创新数据交易模式,引入先进科技手段,保证交易数据安全,活跃数据交易市场。第三,科研机构加强人才培养,开展国际国内交流,组建研发创新团队,在数据确权和数据定价等关键难题上形成突破。第四,企业积极开展数字化建设和数据交易,融合产业链数字生态,提供丰富的数据应用场景,推动数字商业模式创新。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