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家“支招”民营经济发展 “加码”创新、人才

  今年以来,随着生产生活加速流动、供应链恢复、经济持续向好,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干劲越来越足了。

  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4月份,中小企业国内订单、出口订单指数分别为47.9%、47.6%,均连续两个月回升,达到2022年2月份以来最高值。

  今年4月召开的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把民营经济发展作为重要议题,释放出明确政策信号,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鼓舞广大民营企业家坚定信心加油干。

  当下,民营经济发展如何“更上一层楼”?连日来,上海市工商联组织民营企业家开展“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家谈”活动,提升创新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品牌建设成为“高频词”。

  “民营企业诞生于市场经济,做好民营企业,在理念上必须以‘利他’为出发点。”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上海绿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加亮认为,民营企业首先要具备风控意识和法治意识,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其次要兢兢业业地实干苦干,将管理要求落于细节、落于实处;再次要保持创新的激情,不断为企业自身经营打开新局面。

  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结构和国际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面对困难与挑战,民营企业如何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

  在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朱建弟看来,民营企业要不断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更高要求。“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为经济发展开辟新空间;有助于促进大中小型企业融通发展,提升产业链韧性;有助于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巩固竞争优势。”

  “提升创新能力”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一招”。

  “民营企业是最具活力的创新主体,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勇于创新。”朱建弟表示,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创新为先,促进产业升级。

  上海市总商会副会长、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军红认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需支持和鼓励企业坚持创新,持续提高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力度。

  上海市奉贤区总商会副会长、上海铂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新春指出,民营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全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与科研力量的研发合作。同时,做好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用智能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智能制造,实现由传统制造向新制造的转型。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则是第一资源,不少民营企业家呼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