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油国集体减产 海外通胀预期再升温

  多个产油国4月2日宣布,从5月份到今年年底,实施自愿减产石油计划,引发市场和业界广泛关注。

  市场人士表示,产油国集体减产的消息看似突然,但实际并不意外,背后有多种原因。国际金融市场特别是与原油直接相关的部分资产短期内将受到影响,但影响较为有限。同时,市场重燃对海外通胀的担忧。

  多国自愿减产石油

  多个产油国4月2日表示将自愿减产。其中,沙特减产原油50万桶/日;伊拉克减产原油21.1万桶/日;阿联酋减产原油14.4万桶/日;科威特减产原油12.8万桶/日;阿尔及利亚减产原油4.8万桶/日;阿曼减产原油4万桶/日。

  上述国家在对外公布相关信息时均表示,自愿减产是为维护国际原油市场稳定采取的预防性措施,减产期限从今年5月至年底。

  同日,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表示,俄罗斯自愿基于2月平均开采水平,将石油日均减产50万桶的措施延长至2023年年底;哈萨克斯坦也宣布将自愿减产7.8万桶/日。加上“欧佩克+”此前达成的减产协议,从今年5月开始,相关国家将完成原油减产超过360万桶/日,超过全球原油日产量的3%。

  五大原因浮出水面

  市场人士表示,产油国减产背后存在五大原因。一是纽约油价近日一度跌至64美元/桶,虽然之后有所回升,但仍接近沙特等主要产油国的财政盈亏平衡价位(67-70美元/桶)附近,引发这些产油国的恐慌。以沙特为例,其正在全力推进“2030愿景”改革计划,志在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这一计划将使沙特摆脱对石油收入的依赖,但短期内仍需依靠原油市场的稳定以获取大量发展资金。

  二是从历史经验看,70美元/桶附近一直是较为敏感的价位,游资曾多次展开多空对决。产油国一定程度上也担忧国际油价被投机客过度炒作。

  三是美联储持续加息以及强美元格局并不利于油价。目前看,即便美联储放缓加息步伐,也很难很快转向降息,因此强美元趋势短期内仍将持续。产油国减产也是为了提前预防油价下行。

  四是尽管今年全球经济复苏,但专家预计,部分地区经济前景难以支撑较高的石油需求。

  五是欧美中小银行以及瑞信等金融机构近日的风波恐造成金融市场波动,产油国需要提前预防相关风险。

  金融市场影响有限

  对于金融市场,专家预计,减产石油整体影响有限,更多是影响直接与石油相关的资产。

  油价与能源股将直接获益。高盛在最新研究报告中认为,相比过去而言,“欧佩克+”对原油市场拥有非常大的定价权,此次减产符合其先发制人的新原则。高盛分析师将2023年年底布伦特原油的价格预测从90美元/桶上调至95美元/桶,将2024年年底的价格预测从97美元/桶上调至100美元/桶。一直以来,高盛都是华尔街最看好大宗商品的投行之一。不过,出于对银行业危机和欧美等地经济衰退可能性的担忧,该行3月下调预期,认为布油今年年底可能无望达到100美元/桶。此外,瑞银预计,今年第二季度布伦特油价将反弹至95美元/桶。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