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I大模型“混战” 如何让“科技向善”成为现实?

  “请深呼吸,不要眨眼,因为不管你是否准备好了,明天都会到来。”在《未来呼啸而来》一书中,彼得·戴曼迪斯和史蒂芬·科特勒描绘出的明天,已经在眼前了。

  科技公司纷纷发布大模型

  自ChatGPT在全球掀起热潮以来,国内科技公司不是在争先恐后地发布自家大模型,就是在涌入发布大模型的路上。这些公司中既有阿里巴巴、百度、京东、华为等科技大厂,也有以商汤科技、科大讯飞为代表的AI公司,还有一些虽为初创却备受瞩目的企业,比如曾以“二当家”身份拼出万亿级美团的王慧文带资组队的光年之外科技有限公司,还有携5000万元资金火速入场、称3年左右追上GPT-4的王小川创办的新公司百川智能。

  争分夺秒在以大模型、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为代表的AI赛道布局,已成为国内涉足人工智能企业的重中之重,国产AI大模型混战的帷幕已经揭开。“这说明各大企业都认识到AI大模型是人工智能的风口,必须及时赶上,否则就可能错过机会。”在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张晖看来,各大企业AI大模型落地的消息接踵而至是一件好事。

  但各大公司所发布的AI大模型,是否能够在短期研发后就达到预期目标、取得好的效果,只有试用之后才能知道。

  还需要做大量算法研究

  科学技术的进展速度,从来都以人类难以设想的场景落地实现。衡量科技对社会的推动,取决于社会对科技的运用水平,以全面接入微软Office和必应的GPT-4为例,根据移动互联网研究公司Data.ai的统计,接入后微软必应搜索的全球下载量翻了8倍。

  据官方消息,百度文心一言推出后,百度旗下多项主流业务将接入文心一言,包括百度搜索,以及基于百度智能云的智能语音助手小度、智能驾驶阿波罗等。

  大模型的开发需要极强的综合实力:首先要具备丰富的开发资源,即人才、专利等等;其次,需要非常强的大语料获取能力,为模型训练提供数据支持;再次还要有充沛的算力资源,这意味着巨额的硬件投入。

  张晖告诉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目前,大模型所采用的大规模预训练加迁移学习的路径,各个大学和公司都有掌握。但从目前大模型应用的效果来看,OpenAI公司在算法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大型互联网公司拥有算力、海量数据,有开发大模型技术的基础,但还需要做大量算法研究、试错的工作。”

  主动拥抱还是被动接受?

  “十分抗拒,被迫拥抱,真香打脸”,原画设计师彭彦这样形容自己与AIGC“合作”的过程。

  “我们这一行构思和手绘的能力都不能有短板,非常考验画手。”彭彦说,AIGC的加入确实能弥补手绘出图慢的问题,即使作品成果不理想或者甲方不满意,自己重新调整的效率也提高了很多。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