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国汽车设计,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是“皮尺式测量”+“像素级抄袭”,最后攒成一个“几何式丢人”的四不像超级缝合怪?
是明面上打着“致敬”的幌子,暗地里做着“剽窃”的勾当,被明眼人发现指出后,集体上演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戏码?
还是花重金刷遍全球各类设计奖项评选,尤其对被“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柳冠中痛批为“骗中国人钱”的德国红点设计大奖趋之若鹜、蜂拥而上?
答案是:都对,但又不对。
说它对,是因为燃油车时代的中国车企,确实没有一家在工业设计领域交出过一张及格的答卷。反倒是常有胆子大、路子野的中国车企自我献祭,为全球汽车设计界贡献着源源不断的地狱笑话。
说它不对,是因为迈入新能源车时代后,中国车企,特别是造车新势力,在设计理念、工作方法、资源配备上,已然和燃油车时代产生了代际区隔,再用老眼光看待,对这些努力用新设计在世界汽车行业留下新印象的中国车企,不大公平。
众泰的确是中国车企,但不是所有的中国车企都是众泰。
随着时间推移,像众泰、陆风这样完全仰仗“皮尺部”手工古法一比一还原保时捷和路虎的中国车企,已经被时代狠狠地踹下牌桌。而如蔚来、阿维塔、高合这样敢在设计上,打破常规、标新立异的新兴中国车企,正在用“只做自己”的方式,展现着中国汽车的新面貌。
这样开门,你见过吗
那么,中国汽车设计是怎样一步步,从上古燃油时代的“抄遍全世界”,演进到当下新能源时代“被全世界抄”的呢?
想祛疑这个困惑,你首先要从既有认知中剔除一个词:见仁见智。
别老“见仁见智”
每次,当我们谈起汽车设计时,在“好看”和“不好看”这样简单直接的评价之后,你总会听到一个词,叫“见仁见智”。这是一个中式原圆滑思维和高情商谈话技巧同时拉满的成语,避实就虚,四平八稳。听君四个字,就是四个字。
倘若汽车设计只能用“见仁见智”这样含混不清的词语来评判,那也不会有“世界设计大师”和“车企设计员”之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