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中国人的买车价值观里,长期存在着两个非必要不触碰的“核爆点”:
第一个是“特供”;第二个是“减配”。
燃油车时代,“特供”大概率意味着合资品牌用老掉牙的造车平台+古董级的动力总成+越拉越长的轴距,共同拼凑出一台老态龙钟的“新车”。配合以信仰翻倍加成的 LOGO ,以远高于海外市场的价格,卖给中国消费者。
但在新能源车时代,中国成了世界汽车工业转型的风暴中心,“特供”的含义也由“专骗中国人”变成了“专爱中国人”。如今,外国消费者如果想买一台品质上乘、表现优良的新能源车,他的唯一选择就是“特供中国车”。
时代的眼泪.JPG
但“减配”,似乎没有抓住在这场全球汽车工业的大革命中,让自己改头换面、重新做人的机会。燃油车时代,“简配”就能直接和“丧良心”划等号,让消费者开麦怒喷,更别提“减配”了。新能源车时代,用户认知完成升级,不仅对车辆了如指掌,还在配置颗粒度的研究上不停精进。面对比产品经理知识更全面、目光更尖锐、输出更残暴的用户,车企还玩“减配”套路,不啻于按下“自取灭亡”的引爆按钮。
脑回路正常的车企,无论中外,如今都对“减配”这两个字避之不及。但偏偏有这样一个主打脑回路“不太正常”的车企,想试着去按一下这颗按钮。甚至完事了也不扭头跑,就静静地站在原地,等着看它的威力,到底会不会让自己化为齑粉。
事实证明,核弹不仅没爆,还成了推动行业整体进步的助燃剂。
因为,这家车企“减配”的,是早就可以从一台汽车上消失的多余配置——后挡风玻璃。
中了“后脑崩”,直接送走
我们知道,卡尔·本茨在 1885 年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以汽油为主动力的三轮汽车“奔驰1号”。它采用排量 785CC 的单缸四冲程汽油发动机,最大马力 0.67 千万,最高车速 16 公里/时。作为一台血统纯正的“马改油”,“奔驰1号”除了动力总成之外的几乎所有部分,都维持了马车的原汁原味,比如细细的车轮、难受的座椅、费劲儿的掣动手把和100% 纯敞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