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纷传的美国政府对华科技战新计划中,白宫拟议多时的一份总统行政令据称将全面审查海外风险资本对中国量子计算、先进半导体、人工智能领域投资,美国财政部正与包括欧盟在内的其他国家政府接触,以确保行政令出台后各方步调协调一致。
跻身美国“优先打击”技术领域,反映出量子计算的特殊应用潜力和战略价值也已得到官方重视。不过与先进半导体、人工智能领域不同,外界对量子计算的发展仍存在诸多误读、曲解,近期不乏自媒体乃至专家鼓吹量子计算可以跳出美国“包围网”,实现所谓“换道超车”。
引而待发的外部遏制,将对我国量子计算产业发展带来怎样的挑战?量子计算,又能否成为某些人期待的高性能计算“特效药”?
“对华人面孔都非常警惕”
仿佛为了迎合各自受众的趣味,中美两国分析机构往往都津津乐道于量子技术竞赛中国“领跑”的故事,并有论文、专利、政府拨款等数量指标为证,一些自媒体甚至基于这样的认知欢呼雀跃,声称围堵遏制将加速中国量子计算“黑科技”跃进,让美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看似“全面领先”的中国量子科技)
然而数量指标并不能直接等同于科研与产业化的真实质量,必须正视的是,美国在量子计算领域仍然占据着产学研用的明显领先地位,其细密狠辣的围堵,对我国相关机构影响不容小觑。
在资本流动上,除了试图切断海外资本对中国量子计算领域的投资,早在去年9月,美国总统拜登就已经签署了14083号行政令,史无前例地向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下达指令,强调该委员会需持续定期审查其程序、做法和法规,以确保它们对不断变化的国家安全威胁保持反应,在“事关美国国家安全的技术领域”收紧对中国资本赴美投资的审核尺度,CFIUS需考虑交易是否涉及这些领域的制造能力、服务、关键矿产资源或技术,量子计算也赫然在列。
除了双向资本流动的收紧,去年以来美国对中美间量子计算学术、人员和商业往来也已经开始施加各种或明或暗的限制,有美国学者就谈到,量子计算(QC)方向的中国留学生越来越难获得签证。
长期跟踪量子技术发展的光子盒创始人顾成建,向集微网细述了去年以来骤然袭来的“寒气”:“我们不少前沿科技领军人才,都是从国外学习回来,美国现在对人才也是封锁的,包括现在已经在那边的人,他不让你回来。交流方面更加如此,美国现在本土所举行的量子领域学术会议、产业界会议,都不允许中国的公司来参加,甚至对于华人面孔都非常的警惕。”